综合介入治疗闭塞性外周血管病

  解放军总医院杨庭树等报告了对48例次非冠状动脉血管(肢体动脉、肾动脉)狭窄变,综合介入(溶栓、球囊扩张、血管支架)治疗的效果。

  48例次中,男30例次、女18例次;患者年龄17~72岁。其中,肾动脉狭窄16例次、肢体动脉狭窄或闭塞32例次、多发性大动脉炎18例次;动脉粥样硬化26例次,血栓性闭塞性血管病4例次(2例次为血栓性脉管炎、2例为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慢性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14例次,上肢无脉伴头晕晕厥(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18例次,继发性(继发于肾动脉狭窄)16例次。

  经股动脉穿剌法动脉造影证实,上述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为85%~100%,病变长度为5mm~200mm。治疗成功标准为:溶栓后达timi3级灌注,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成功标准为,原狭窄程度减轻>25%,残留狭窄<30%,无严重并发症。

  本组48例次非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性(或闭塞性)病变,经溶栓、球囊扩张或血管支架(经球囊扩张后如病变残留狭窄>30%或出现明显动脉夹层者置入支架)治疗,其即刻血管造影、影像学和临床表现明显改善,远期随访疗效满意。其中,4例次血栓性闭塞性血管病,经动脉内持续长时间灌注尿激酶榕栓(经导管注射25万单位尿激酶,然后留置导管,继续经导管微量输液泵持续灌注尿激酶2~4万单位/小时,持续3~5天),全部再通。随访0.5~2年,仅1例复发,再次溶栓成功。19例次肢体动脉(11例次)、肾动脉(8例次)病变血管经球囊扩张成形术,成功率90%,其中2例多发性大动脉炎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因引导钢丝未能通过闭塞病变而失败。随访0.5~2年,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肾动脉狭窄和1例动脉硬化左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术后出现再狭窄,再狭窄率10.5%。血管内支架置入术25例次,其中肢体血管病变17例次,肾动脉8例次;共置入进口支架15个,国产镍钛记忆合金血管支架10个;手术成功率95%,仅1例髂动脉病变置入国产支架后急性血栓形成,经尿激酶溶栓成功。随访0.5~2年,再狭窄率12%,其中肾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率为25%。如按病因分析,则多发性大动脉炎血管病变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率高达40%,而动脉硬化病变仅7%,进口支架与国产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再狭窄率无显著差异。患者中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国产支架急性血栓形成1例,股动脉穿刺部(腹膜后)大出血1例。

  研究者认为,对非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进行综合介入治疗,近、远期疗效满意,手术安全可靠,再狭窄率较低,但多发性大动脉炎病变,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率较动脉硬化病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