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阳”妈妈可安全哺乳

  一些人认为:只要母体血液中的乙肝病毒dna阴性,就可以母乳喂养;若乙肝病毒携带者、小三阳者dna阳性,但滴度小于104,经孕期及新生儿免疫治疗就可以喂养;而大三阳者若dna阳性,则表示传染性强,即使经过产前及新生儿免疫,仍不宜哺乳。目前看来这个观点是有问题的。

  庄辉教授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已有明确的规定,"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

  这部指南是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的领导下,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的。它秉承循证医学的原则,只纳入被公认、已经得到严格临床验证的方案,明确了医务人员治疗乙肝应当遵循的标准。各级各地医务工作者应该按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操作,为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创造健康、幸福的生活。”

  这就意味着,不必管母亲血液中dna是阴性还是阳性,也不必管乙肝病毒dna值的大小,甚至也不必管母亲血液中e抗原(hbeag)是阳性还是阴性,只要在出生后12个小时以内,给孩子注射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就都可以给孩子哺乳。

  庄辉教授解释说说:只要正常给孩子进行了联合免疫,就不会增加他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这一论断不是凭空想像,而是有循证医学证据的。

  第一,乙肝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是通过母亲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等感染。因此,我们要求在孩子出生时,就立即给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而且要越早越好。因为乙肝免疫球蛋白就是乙肝病毒抗体,注射到婴儿体内后,如果婴儿被感染,抗体就能中和病毒,立即起到保护作用。

  第二,乙肝病毒主要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血液传播,不是经消化道传播。有人专门做过实验,将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通过胃管注入黑猩猩的胃内,黑猩猩不发病;但如果用牙刷刷它的牙龈,再将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涂在它的牙龈上,结果黑猩猩发病,说明病毒是通过破损的牙龈黏膜进入血液而感染的。

  第三,流行病学对照研究已经证实,只要出生后立即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母乳喂养与不是母乳喂养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没有任何差异。庄教授说:“关于这一点,已有多篇论文发表。”

  庄教授强调,母乳喂养对婴儿成长十分重要。他说:“与非母乳喂养的婴儿相比,母乳喂养的婴儿发育较好,发病较少。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强调,尽可能用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