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

案一、泄泻

赵×× 男 63岁

1962年3月7日初诊:腹泻已一周,大便稀薄,日二三次,肠蠕动增加,无腹痛,大便化验阴性。血压120/80毫米汞柱,心肺检查无特殊。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亢进。西医诊断:急性肠炎,给合霉素0.5g,4次/日;颠茄酊0.3毫升,加复合维生素B液10毫升,3次/日。仍然腹泻肠鸣,大便稀薄。解时急迫,无腹痛。口干苦,胃口差,嗳气,两胁轻微作痛。脉弦滑,舌苔薄腻。中医辨证:此泄泻之证,病由肝郁脾虚。拟方从肝脾失调着手,四逆散加味治之。

处方:柴胡9g 白芍6g 枳壳4.5g 半夏9g甘草3g 炒米仁12g 建曲9g 山楂炭9g 茯苓9g 3帖

1962年3月11日二诊:服中药三贴,腹泻停止,时隔一天,吃油腻较多,又出现腹泻,大便日三次。脉弦,舌苔薄白干燥不润。不愿再服西药,于是再服中药,拟方仍从四逆散加减。

处方:柴胡9g 白芍6g 枳壳4.5g 半夏9g 炒甘草3g 山楂炭15g 茯苓12g 7帖

服四逆散加减七贴后腹泻愈好。随访两个月未反复。

案二、痢疾

杨×× 女

4月20日:暴起泄泻,夹杂白冻,腹痛急迫。身热自汗。脉滑数,苔薄黄。浊滞肠胃,表里俱病,法予双解。

处方:煨葛根4.5g 焦枳实6g 焦六曲9g 焦黄芩6g 防风4.5g 焦米仁12g 焦白芍6g 玉桔梗3g 茯苓12g 焦鸡内金6g 砂仁2.4g

4月21日:身热。肠辟粘冻,腹不甚痛,但苦后重。脉滑数,舌薄苔。症属暴起,再拟疏滞清肠。

处方:焦黄芩6g 马齿苋12g 焦六曲9g 川厚朴4.5g 焦米仁12g 白槿花9g 苦参3g 滑石12g 炒枳壳4.5g生甘草1g 山楂炭9g

4月22日:畅下宿垢,热度大减,脉数亦退,舌苔未净。肠腑未清,再予清导。

处方:焦黄芩6g 炒银花6g 六神曲9g 川厚朴4.5g 山楂炭9g 胡黄连1.8g 炒枳壳4.5g 马齿苋12g 佛手片4.5g 焦米仁12g

4月24日:热退,痢定。脉滑,舌根微黄。再予和胃。

处方:炒山药6g 炒陈皮4.5g 焦谷芽9g 焦米仁12g 佛手4.5g 六曲9g 炒白芍6g 茯苓9g 大腹皮4.5g 厚朴花3g

4月26日:痢后胃气渐醒,大便反秘。脉细滑,舌苔薄腻。再予健脾和胃。

处方:炒白术6g 炒白芍4.5g 六曲9g 炒枳壳4.5g 炒陈皮4.5g 茯苓9g 全当归6g 佛手4.5g 山楂炭9g 佩兰6g

案三、高血压

曾×× 女 42岁

患者于1960年12月9日入院,病史诉说发现高血压六年,近半年来血压波动较大,血压210/120~180/110毫米汞柱。经常头痛失眠,四年前曾昏倒一次。两年前开始有心前区疼痛,多发生在工作紧张时,每次发作历时1~2分钟,服硝酸甘油能缓解,几乎每周要发1~2次。近半月来胸闷气急三次发作,手足麻木,上肢有蚁走感。心电图检查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率40/分。西医诊断: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中医诊治:患者自诉心慌悸,肌肉shun动,腹部跳动,血压上升时汗出,精神体力疲困异常,甚至不能起床。纳可,大便无异常。月经如常。因其爱人于三年前中风暴死,对其震动很大,精神恐惧。据其慌悸、肉shun、汗出,扪腹脐下有动悸,脉迟,右细弦,舌淡润等,合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证。

处方:桂枝4.5g 白芍6g 炙甘草3g 龙骨15g 牡蛎15g 枣仁12g 浮小麦12g 合欢皮12g 红枣7枚 茯苓12g

自1960年12月12日开始中药治疗至1961年4月2日,患者共服中药100帖,方药以桂枝为主,桂枝用量为4.5g~6g。中药治疗以后,病情有显著好转,心悸、惊恐、眩晕、汗出,心前区闷痛逐渐消失。脉细软迟转为搏指有力,心率56/分左右,血压波动也不若以前显著。自1961年4月3日起停服中药一周后,患者又诉心前区闷痛,血压波动,阵发性眩晕,面色较苍白,脉又缓慢。于4月10日后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

处方:桂枝6g 白芍9g 炒甘草3g 合欢皮15g 茯苓9g 红枣4枚

以其治疗有效,予上方巩固治疗一个月。

案四、神经官能症(伴强迫观念)

李×× 男 47岁

患者于八年前开始有思想难于集中,伴有“强迫观念”。强迫观念表现多种多样,有时倒了一杯冷开水,却想它是生水,不能摆脱这种念头,以致不敢喝它;有时玩弄花盆时,有一种控制不住的冲动想摔碎它;有时对轻轻的翻书声会听作很大声音,而且引起惊跳。睡眠不安,白天精神恍惚,阵阵烦躁。口渴引饮,胃口不香,大便通畅,小便如常。经常有腰腿痛及头痛、腹胀满的苦诉。面色暗黑带红,口唇暗,舌苔薄润。脉弦劲,舌质微红,有细裂纹,腹动悸明显。神经科诊断为神经官能症伴强迫观念。每天吃14片眠尔通(0.8,3次/日),夜间还要吃色可那,多利丹(Doridan)、泰尔登等类镇定安眠药物。

1961年2月9日初诊:中医辨证,根据烦躁、腹胀、面色暗黑且热,脉弦劲,舌红有裂,腹动悸等证,属痰热内郁。给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之。

处方:柴胡6g 桂枝3g 龙骨30g 牡蛎30g 半夏6g 大黄3g(后下) 竹茹9g 炒甘草3g 白芍9g 琥珀粉1.2g(分吞) 7帖

1961年2月18日二诊:服上方七帖后,烦躁减轻,腹胀满亦减轻,强迫观念多集中在肝脏方面,因为体检时发现肝肿大(肋下2公分),于是肝区痛也是成了主诉。肝功能正常。脉弦劲,舌质有一点暗斑,口唇暗。腹动悸明显。以其精神症状与瘀斑、口唇暗相结合,考虑从活血化瘀治疗,拟方四逆散加味。

处方:柴胡6g 枳实9g 白芍9g 炒甘草4.5g 决明子18g 桃仁9g 丹参9g 7帖

1961年2月27日三诊:近日肝区痛有所减轻,而腰退痛明显。服中药时大便通畅,停药后大便困难。咳痰不多。心中郁闷,烦躁。面色暗晦。脉弦,舌苔薄白润,质暗红。神经科检查:颅神经检查阴性,四肢运动肌力、肌张力均正常,无病理性反射。中医拟方从瘀热治疗,予桃仁承气汤加味。

处方:桂枝6g 大黄6g 桃仁9g 丹皮9g 红花4.5g 当归6g 白芍9g 甘草6g 芒硝6g(冲入头汁) 7帖

1961年3月6日四诊:服桃仁承气汤加减,以上诸证均有减轻。患者信心很高,希望原方再服。

1961年3月27日五诊:患者因“强迫观念”消失,已将眠尔通由14片/日减到4片/日,不服其它安眠药,夜间尚可入睡。舌淡,左边瘀斑仍在,口唇暗,脉弦较柔。虽然瘀斑还在,但瘀引起的多种症状消失,故改给甘麦大枣合温胆汤收功。

处方:甘草6g 浮小麦30g 红枣7枚 竹茹9g 半夏9g 枳实6g 陈皮4.5g 五味子3g 川黄连1.5g 14帖

案五、癃闭

罗×× 男 71岁

1955年10月8日初诊: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前列腺肥大等病史八年。近二、三年来,夜尿4~5次,平时小便呈滴状。1955年10月8日因小便潴留8小时入院。西医诊断为前列腺肥大,尿潴留,给予保留导尿,长效青霉素与乙酚治疗,并请中医会诊。血压180/80毫米汞柱,肝肾功能化验正常,尿常规阴性。血糖217毫g%(空腹)。中医辨证:老年血压过高,向患尿频,今则癃闭。头晕,目畏阳光。脉弦,舌色淡白,边有齿印。拟方通阳利尿法。

处方:茯苓12g 白术6g 桂枝4.5g 白芍6g 泽泻9g 陈皮4.5g 滋肾通关丸6g(分吞) 3帖

1955年10月11日二诊:老年癃闭,保留导尿。导尿管中时有血液带出。脉弦大,有间歇,舌淡胖苔少。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肾虚尿潴,拟方滋养下元,止血利尿。

处方:茯苓12g 桂枝4.5g 白芍6g 泽泻6g 熟地9g 陈皮4.5g 滋肾通关丸6g(分吞) 琥珀粉0.6g(分吞) 3帖

1955年10月15日三诊:保留导尿而尿少,但尿中不见血液。脉弦硬,舌胖淡苔薄白腻。前法出入。

处方:茯苓12g 桂枝4.5g 白术9g 泽泻6g 熟地12g 陈皮4.5g 滋肾通关丸6g(分吞) 4帖

1955年10月24日五诊:小便通畅,下腹气胀亦除。脉弦。舌淡白苔少。血压140/80毫米汞柱。此糖尿病患者年高肾亏,拟方六味地黄丸加味。

处方:生地熟地各9g 枸杞子9g 山茱萸肉4.5g 山药9g 丹皮4.5g 茯苓6g 泽泻6g 蒲黄9g 6帖

案六、梅核气

张×× 男 43岁

1964年8月17日初诊:主诉后脑发麻发痛,多见于早餐后与午后。夜寐不安。上楼时心慌悸。近二月喉头多粘痰,讲话时感咽中痛,喉科诊断为慢性喉炎,给青霉素喷雾四天而炎症消除。近日又出现新的苦楚,咽中好似有物堵塞,胃口欠佳,大便次数多呈不消化样。脉细弦而紧,舌净。西医诊断:慢性喉炎。中医辨证,据其咽中有物堵塞感,证属梅核气(该病人肝气郁阻,气机不利。表现为喉部有堵塞感),乃予半夏厚朴汤加减。

处方;半夏9g 川厚朴4.5g 紫苏4.5g 茯苓9g 陈皮4.5g 枳壳4.5g 甘草3g 五贴

1964年8月22日二诊:服前方5帖,仅仅感到胃中舒服,而咽中有物堵塞如前,又去喉科检查,无所发现。脉小弦,舌苔薄腻。因其头痛肩酸,予前方加味。

处方:半夏9g 川厚朴4.5g 紫苏4.5g 茯苓9g 藁本6g 蔓荆子9g 羌活4.5g 5帖

1964年8月27日三诊:服完上方5帖,头脑发麻发痛大减,咽中堵塞之物已消除,喉头粘痰也消除,夜眠转安,心慌悸也见减少。脉转缓和,舌净。病者要求原方再服,以巩固疗效。

处方:半夏9g 川厚朴4.5g 茯苓9g 紫苏4.5g 生姜2片 5帖

1964年10月5日患者因感冒来门诊,此次虽有咽痛与咳嗽,但无咽喉堵塞之感。从此也证实以前用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确实有效。

案七、月经不调

秦×× 女 41岁

1956年5月8日初诊:患者月经失调已6年,月经周期2~3月一次,有时间隔5~6月。经前期有面浮脚肿。月经量极少,色紫红。昨天来月经,今日已干净。少腹胀感,两手发麻发胀。脉沉迟,舌淡苔净。血压104/60毫米汞柱。此血行不畅,水湿易聚乃致冲任失调。拟方调经为要。

处方:当归6g 白芍6g 川芎4.5g 茯苓9g 白术9g 泽兰9g 泽泻6g 桂枝6g 7帖

二诊:已服上方7帖,脉细,舌淡红,苔薄净。再予原方十四贴调经消肿。

三诊:患者诉说,按以往惯例,经前浮肿将日渐明显,目前没有浮肿,愿月经如期而来,于是又给当归芍药散加桂,14帖。

四诊:此次月经周期一个半月,经前浮肿不明显,经水亦较前增多,但色仍暗红,三天干净。脉细,舌淡胖、少苔。继续用前方。

案八、胎萎不长

章×× 女 36岁

1958年3月11日初诊:患者此次第三胎妊娠,现孕已六月,食后脘腹作胀。以往两胎,每当怀孕四个月、腹围就停止膨大,分娩婴儿只有四磅多。平时月经量较多,经前浮肿,时有脘痛,便秘、乏力。脉较大,舌淡胖、苔薄腻。此脾虚湿胜之体,前两胎胎儿较小,盖生化之源不足,影响胎之孕育故也。拟当归芍药散加减治之。

处方:当归9g 白芍6g 白术9g 茯苓12g 泽泻6g 黄芪9g 陈皮4.5g 党参9g 别直参粉1.5g(分吞) 7帖

1958年3月18日二诊:饭后腹胀,全身疲劳,大便软,痔疮脱出。脉仍较大,胫肿。舌淡胖、苔薄腻。此脾虚气陷水滞,再用前法治之。

处方:当归6g 白术9g 茯苓12g 党参9g 黄芪12g 陈皮4.5g 别直参尾粉1.5g(分吞) 7帖

1958年3月25日三诊:精神见好,可以支持工作,胎动良好。每晚小便六至七次,胫肿减轻,脉软,舌淡胖、苔薄少。仍予养胎利水法。

处方:当归6g 白术12g 党参9g 黄芪12g 茯苓12g 泽泻6g 天仙藤9g 陈皮4.5g 别直参尾粉1.5g(分吞) 7帖

此例先后共服中药21帖,以后未再服药。此次足月顺产一男婴,体重6磅余,较前两胎壮实得多。

案九、胎水肿满

王×× 女 30岁

1955年2月4日初诊:患者怀孕5月,系第一胎,食少,大便出薄,足肿明显,腹围较大,行动时觉腹坠胀,小便不多。脉细,舌淡苔薄。此妊娠水气明显,胎水较多。予养胎利水法治之。

处方:白术9g 茯苓12g 川芎3g 当归6g 白芍6g 泽泻6g 陈皮3g 黄芪6g 枳壳4.5g 7帖

1955年2月12日二诊:服上方7帖,脚肿消退,尿量较多,腹坠胀感觉也随之消失。以其有效,前方再予7帖。

本例共服当归芍药散加味14帖,浮肿消失。以后随访,足月顺产一女婴,母女均健。

案十、上感

沈×× 女 44岁

1962年8月29日初诊:感冒三天,怕冷,流涕如清水,咽痒痛,咳嗽无痰。胸闷,动则气短。胃饱闷,纳少,大便通而偏干。脉浮数,舌苔薄白、质不红、咽微红。服羚羊感冒片无效 。此风寒外感,拟辛温解表法治之。

处方:葛根9g 麻黄4.5g 桂枝4.5g 白芍4.5g 生姜2片 炒甘草3g 红枣3枚 3帖

1962年9月1日二诊:服上方两帖后,怕冷消除。其他症状也有减轻,服完三帖,全身舒服,但还有些咳嗽,头痛脘胀。鼻涕黄脓,鼻科检查后认为感冒后旧有副鼻窦炎又发。脉沉弦,舌苔正常,舌体略胖。血压90/60毫米汞柱。此余邪未清,仍用葛根汤加减。

处方:葛根9g 川芎4.5g 麻黄4.5g 桂枝4.5g 白芍4.5g 桔梗6g 甘草2.4g 苍术6g 辛夷4.5 7帖

1962年9月8日三诊:服葛根汤后流涕较畅,涕液亦减少,咳嗽消除。由于慢性副鼻窦炎,再用葛根汤加减。

案十一、胃痛

沈×× 女 44岁

1962年1月24日初诊:患者于1942年开始经常上腹痛,时发时好。1949年曾呕血及黑粪一次,但X线钡剂检查,胃肠系统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临床诊断为溃疡病。1958年开始血压偏高,140/110毫米汞柱。1962年初胃痛厉害,胃中有灼热饥嘈感,饥而不能多吃。如饿时不吃就会心慌汗出。嗳酸不多。失眠。早晨小腿浮肿。肝区有时作痛,肝肋下1.5cm,肝功能正常。超声波检查肝脏无异常。脉沉弦,舌质偏红无苔。中医辨证肝胃不和,肝旺胃弱之故。拟方半夏泻心汤加味。

处方:半夏9g 黄芩4.5g 黄连2.4g 太子参9g 茯苓9g 炒甘草3g 煅瓦楞子15g 7贴

1962年1月31日二诊:胃痛易饥,胃中饥得食则安,但纳食不多,口干苦引饮,肝区痛。下午腹胀气,心跳。大便干,痔疮出血。脉沉弦,舌苔薄白而望之干。以其症状未见减轻,乃改给芍药甘草汤加味。

处方:白芍9g 甘草4.5g 绿梅花4.5g 煅牡蛎15g 川楝子4.5g 白蒺藜9g 女贞子12g 7帖

1962年2月10日三诊:胃痛脘胀,大便日3~4次,质烂。便前腹下垂发胀。脉弦,舌正常。血压120/80毫米汞柱。根据脉证还属肝旺胃弱,再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之。

处方:半夏9g 黄芩3g 太子参6g 高良姜1.5g 川黄连2.4g 炒甘草3g 白蒺藜9g 郁金4.5g 7帖

1962年2月17日四诊:此次再度进服半夏泻心汤七帖,胃痛脘胀减轻,大便转正常,容易心悸汗出,肝区痛,皮肤肿,脉弦,舌正常。前法有效,再予七帖。

处方:半夏9g 黄芩5g 太子参6g 高良姜1.5g 川黄连2.4g 炒甘草3g 浮小麦15g 白蒺藜9g 合欢皮12g

1962年2月24日五诊:自服半夏泻心汤以来,胃痛逐渐减轻,有时一二天不痛,肝区痛也减轻。口苦还有。大便日二次。舌正常,脉沉弦。血压120/80毫米汞柱。仍予上方巩固。

案十二、胃痛

夏 ×× 男 42岁

1962年3月2日初诊:患者于二年前作X线钡餐检查证实有胃窦炎、胃小弯溃疡,主诉经常有上脘疼痛,无规律性,以饥饿时为多,伴泛酸水,遇工作紧张时,上腹不适加甚,泛酸水以晚上为多。大便日一次,质烂。面少华,脉软略大,舌淡少苔。证属虚寒性胃痛,拟方黄芪建中汤加味治之。

处方:黄芪9g 当归4.5g 桂枝6g 白芍9g 炒甘草3g 生姜2片 炮姜3g 太子参9g 五帖

1962年3月7日二诊:服归芪建中以来,脘痛大减,疲乏也有改善。脉软略大,舌淡少苔,面少华,仍予前法治之。

处方:黄芪9g 党参9g 当归4.5g 白芍9g 桂枝6g 炒甘草3g 生姜2片 炮姜3g 7帖

1962年3月15日三诊:近来胃痛很少,泛酸也少,大便较实,疲劳感觉也见减轻。脉软大,舌淡白无华,面少华。前方有效,予以续服。

处方:党参6g 黄芪4.5g 当归6g 桂枝6g 白芍6g 炒甘草3g 白术6g 生姜2片 红枣7枚 7帖

1962年3月23日四诊:一周来没有胃痛,也没有晚上泛酸,纳食增加,但人还怕冷。脉软缓,舌苔薄润,色偏淡。拟方参上。

处方:党参9g 黄芪9g 当归6g 桂枝3g 白芍9g 炒甘草3g 生姜2片 红枣7枚 14帖

1962年4月12日五诊:胃痛已除,纳食增加,大便正常,口渴欲饮。面色较前红润,舌苔薄白,舌色淡白转红,脉软。虚寒之象已除。拟建中补虚法巩固之。

处方:党参9g 黄芪9g 当归4.5g 桂枝4.5g 白芍9g 炒甘草3g 生姜2片 红枣5枚 14帖

夏仲方相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