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可加强语言交流
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解决重度耳聋唯一有效的办法,截止2002年年底,在中国内地已经开展了1100多例手术。作为科技含量非常高的一种手术,人工耳蜗植入标准化由中华医学会制订,将于今年五月份颁布实施。在爱耳日前夕,记者对其安全性和预后效果等读者关心的问题采访了主持中国第一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人工耳蜗中心主任曹克利教授。
曹教授强调,人工耳蜗装置本身是非常安全的,因为它所用的材料主要有3种:医用硅橡胶、钛合金和铂。这3种物质都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使用后人体不会出现排异反应。
至于手术过程,曹教授说,这当然有一定的风险,但风险是可以避免的。如麻醉意外,需要麻醉师多做些准备工作;可能会出现感染的情况,所以应该在手术前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面神经麻痹的出现也是一种可能,为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在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仪;因为患者耳蜗或者中耳有些畸形导致人工耳蜗的电极无法植入,为了及时了解这一情况,应该在手术前做CT、核磁共振等检查,做到有的放矢。
那么,人工耳蜗植入后效果怎么样?曹克利教授说:检测结果显示,人工耳蜗植入后,在2-3年内的完好率达99%以上;有关报道称,15年内的完好率在97%以上。曹教授说,要准确评价患者手术后的效果,主要是看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听力,二是交流。
曹教授说,患者手术后,一般听力可达到30分贝,30分贝的听力,已经接近正常人,比如翻报纸的声音、耳语等,应该都能听到。
交流包括对语言的理解以及说话能力。曹教授说,人工耳蜗植入后,语后聋患者一半以上可以通电话,另外一部分可以借助口型进行交流。语前聋患者对于语言的掌握与使用,除了患者手术前的语言基础,则很重要取决于手术后的语言训练。患者在五六岁以前进行手术,手术后又进行了系统的语言训练,则可以像正常的孩子一样上幼儿园、学校,回归主流社会。曹教授强调,年龄越小,手术后孩子对语言的掌握和使用越好。因为3岁以前,是孩子语言中枢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对于17岁以上的患者,如果手术前没有语言基础,就是说从小语言中枢没有得到应有的刺激,手术后要学会说话是很困难的。但可以听到,虽然理解能力可能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