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麻风病
麻风病虽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但是只有麻风病人才是唯一的传染源。因此,对于麻风病的预防就是要加强对新病人的发现和及时的治疗。
通常麻风病人经过短期规则治疗后,已经不具备传染性。可以正常和家属在一起工作、学习和生活。由于潜伏期很长,在麻风病人确诊和治疗之前就已经与病人长期接触的家属,应该每年主动接受健康检查。
在我国西南麻风病高流行地区要加强对麻风病的预防和控制,特别是在出现新病人的村庄,应对村庄的群众进行健康检查,并进行麻风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在麻风病高流行区,要避免皮肤外伤,特别是在从事手足容易外伤的工种时,应该戴手套或穿防护鞋。居住的房屋要保持通风、宽敞和光线充足,从而减少麻风杆菌感染的机会。
要控制和消灭麻风病,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住麻风病的预防。贯彻“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原则,执行“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做法。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切断传染途径,给予规则的药物治疗,同时提高周围自然人群的免疫力,才能有效的控制传染、消灭麻风病。
麻风病通过哪些方式传染
麻风病做为一种可怕的慢性传染疾病,它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麻风病主要是侵犯人的神经、皮肤和粘膜,也可以侵犯到深部位的器官和组织。麻风病的临床表现是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病情严重的甚至会肢体残疾。
下面介绍下麻风病传染方式。
1.直接接触传染
麻风病最主要的传染方式,当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病人的直接接触,传染是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粘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粘膜的接触所致。这种传染情况最多见于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虽然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但这并不排除偶尔接触而传染的可能性。
2.间接接触传染
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可能忽视。
3.其它传染方式
从理论上说,麻风菌无论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都有可能侵入人体而致成感染。近来有人强调呼吸道的传染方式,认为鼻粘膜是麻风菌的主要排出途径,鼻分泌物中的麻风菌在离体后仍能存活相当的时间,带菌的尘埃或飞沫可以进入健康人的呼吸道而致感染。也有人指出,以吮血虫为媒介可能造成麻风病的传染。然而,对这些看法尚有争论。而且在麻风的流行病学方面还未能得到证实。
麻风病虽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但是只有麻风病人才是唯一的传染源。因此,对于麻风病的预防就是要加强对新病人的发现和及时的治疗。
通常麻风病人经过短期规则治疗后,已经不具备传染性。可以正常和家属在一起工作、学习和生活。由于潜伏期很长,在麻风病人确诊和治疗之前就已经与病人长期接触的家属,应该每年主动接受健康检查。
在我国西南麻风病高流行地区要加强对麻风病的预防和控制,特别是在出现新病人的村庄,应对村庄的群众进行健康检查,并进行麻风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在麻风病高流行区,要避免皮肤外伤,特别是在从事手足容易外伤的工种时,应该戴手套或穿防护鞋。居住的房屋要保持通风、宽敞和光线充足,从而减少麻风杆菌感染的机会。
要控制和消灭麻风病,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住麻风病的预防。贯彻“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原则,执行“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做法。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切断传染途径,给予规则的药物治疗,同时提高周围自然人群的免疫力,才能有效的控制传染、消灭麻风病。
麻风病通过哪些方式传染
麻风病做为一种可怕的慢性传染疾病,它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麻风病主要是侵犯人的神经、皮肤和粘膜,也可以侵犯到深部位的器官和组织。麻风病的临床表现是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病情严重的甚至会肢体残疾。
下面介绍下麻风病传染方式。
1.直接接触传染
麻风病最主要的传染方式,当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病人的直接接触,传染是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粘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粘膜的接触所致。这种传染情况最多见于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虽然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但这并不排除偶尔接触而传染的可能性。
2.间接接触传染
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可能忽视。
3.其它传染方式
从理论上说,麻风菌无论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都有可能侵入人体而致成感染。近来有人强调呼吸道的传染方式,认为鼻粘膜是麻风菌的主要排出途径,鼻分泌物中的麻风菌在离体后仍能存活相当的时间,带菌的尘埃或飞沫可以进入健康人的呼吸道而致感染。也有人指出,以吮血虫为媒介可能造成麻风病的传染。然而,对这些看法尚有争论。而且在麻风的流行病学方面还未能得到证实。
麻风病曾一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统计说全世界现有的麻风病患者大约有1000万左右。但是随着现在医学的发达,通过积极的防治,麻风病已经得有了有效的控制,发病率在明显的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