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传染途径

  麻风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未经过治疗的病人,特别是双侧眉毛脱落、面部和四肢有弥漫性浸润的瘤型麻风病人。

  麻风病主要的传染方式是通过呼吸道吸入以及破损的皮肤接触致病的麻风杆菌而致。健康人吸入病人排出的含菌飞沫或与病人长期密切的皮肤接触可致直接传染。研究发现,未经治疗的瘤型麻风患者的喷嚏分泌物中含有上千万条麻风菌,如排出体外,将严重污染环境。另外,健康人如有破损的皮肤,反复接触含有麻风菌的污染物,如土壤、器具等有可能间接感染。

  麻风菌的感染在高流行区是普遍现象,研究表明,在高流行区,正常人群的麻风杆菌感染率是10%-15%,病人家属中感染率则是20%-30%。感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力,绝大多数人群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会杀灭麻风杆菌。但是瘤型麻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力的缺陷,与麻风患者有血缘关系的子女或亲属对麻风易感,可能与这种免疫缺陷有关。

  麻风病目前已知的唯一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尤其是有眉毛脱落、面部和四肢有弥漫性浸润的瘤型麻风病人。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麻风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或经飞沫传染,即健康人皮肤和黏膜破损时,与麻风病人长期密切的皮肤接触可导致感染,健康人吸入含有麻风杆菌的飞沫也可能被感染;其次,健康人接触被麻风杆菌污染的用具也可能被感染。

  感染麻风杆菌者会不会发病取决于机体自然免疫力,科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健康人对麻风杆菌有自然免疫力,即使感染了麻风杆菌也不发病,只有易感者才会发病。麻风病不会遗传。

  麻风杆菌离开人体后不易生存,在夏季阳光照射2到3小时可丧失其繁殖力,在60摄氏度环境处理1小时或紫外线照射2小时,可丧失其活力。一般用煮沸、高压蒸气、紫外线照射等处理即可杀死。

中医大全

中医名词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