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嬰兒的睡眠狀態

  睡眠狀態早在胎兒期即已開始發展,由早產兒的研究發現,胎兒六、七個月大時開始有似速眼動睡眠,至八個月大時則有似非速眼動睡眠。

  由於胎兒和新生兒的腦波活動並不成熟,且缺乏成年人在清醒及睡眠狀態的腦波特徵;因此,胎兒和新生兒的似速眼動睡眠狀態被稱為活動睡眠(active sleep)而似非速眼動睡眠則被稱為安靜睡眠(quiet sleep)。在活動睡眠中,新生兒顯得相當動態:擺動手或腳、哭泣、呻吟、不規律的呼吸速率、眼睛半開且眼皮下的眼球不斷地轉動。在安靜睡眠中則所有肢體安靜不動且呼吸平穩。

  胎兒的「活動─安靜」睡眠週期約長35至45分鐘。胎兒的腦波在七、八個月大時開始呈現間斷性、零星的波動;出生六個月後,安靜睡眠才開始呈現依腦波特徵而區分的四個非速眼動睡眠階段。

  新生兒在出生後一、二週內平均一天的總睡眠量是約17小時,其中50%為活動睡眠。早產兒的活動睡眠量甚至可能達總睡眠量的80%,顯示活動睡眠量與新生個體的發展成熟度有關。新生兒的睡眠型態是以每次長達三至四小時的睡眠時段、以一天約七次的頻率平均呈現於24小時內,即並未有日夜的區別;而其「活動─安靜」睡眠週期約長47至60分鐘。此外,新生兒一入睡可能即進入活動睡眠中。

  在出生六個月後,整天的睡眠量已降為13至14小時,其速眼動睡眠量佔總睡眠量已降至30%左右,而非速眼動睡眠量則急遽上升超過速眼動睡眠量。非速眼動睡眠時的腦波活動已含有梭狀波、K複合波、及δ波的特徵;然而此時的慢波睡眠量(階段三及四睡眠)仍只有少量。嬰幼兒在入睡時常會很快地就進入速眼動〈活動〉睡眠期。新生兒在八週大左右開始較能在夜晚維持長段的睡眠,而在六個月大時已有明顯的白天醒、夜晚睡的作息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