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部下
味辛苦,性温无毒,经络主治与郁金同功,更烈。
按∶姜黄本草亦曰性寒,而陈藏器及日华子咸谓其热,辨之悉矣!能伤元气,用者审之。
味甘辛,性温无毒,入肺脾二经。主中风失音,一切冷风气,头面百病,斑点风疮疥癣,心痛血痹,阴囊湿痒,入药炮用,新罗出者佳。
按∶白附色白味辛,故宜入肺,以治风痰。甘而且温,故宜入脾,以治皮肤。阳中之阳,能
味辛,性大温无毒,入肺脾胃膀胱四经。主温中下气,消食开痰,治阴疝,止霍乱,除泻痢日久,疗心腹冷痛。醋浸一宿,刮去皮粟子令净,方用。
按∶荜茇辛走肺家,温宜脾胃,膀胱肺绾,故咸入之。
味甘,性寒无毒,入肺经。止渴生津,益气散郁。
按∶丹溪云∶兰叶禀金水之精,故入肺脏。昔东垣方中尝用之,经谓消渴治之以兰是也,今
味苦甘,性平微寒无毒,入肺经。主热毒血痢,消痈散毒,补虚疗风,久服延年。
按∶金银花解肌肤之毒,故入肺经,为疮科要药。陶隐居云∶常服益寿,人多忽之,更求难得者,是贵远贱近,庸人之情乎!
味苦,性微温无毒,入肝脾二经,主灸百病,温中理气,开郁调经,安胎种子,止崩漏,除久痢,辟鬼邪,定霍乱,生捣汁,理吐衄血。
按∶艾叶温能令肝脾疏畅,而无壅瘀之患。夫人之一身,惟兹气血两端,今土木既调,则营卫和而百病自却矣。至于湿中等效,又举其偏长耳。煎服者宜新鲜,灸火者宜陈久。生用则寒,熟用则热。
味辛,性微寒无毒,入肺经。主中风失音,下胀气,去头风,通利关节,破血止痢,清风消肿,引诸药入营卫,能发毒汗,清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
按∶薄荷有走表之功,宜职太阴之部,中风诸患,固其专也。而血痢之证,病在凝滞,今得辛以畅气,而结凝为之自释矣。
味甘辛,性微温无毒,入肺脾胃三经。开胃口,进饮食,止霍乱,除吐逆。
按∶藿香辛温,入肺经以调气。甘温,入脾胃以和中。治节适宜,中州得令,则脏腑咸安,病将奚来?
味酸,性热有小毒,入肺经。主肺中有寒,及痰嗽劳嗽,款冬花为使。
按∶佛耳专入太阴,大升肺气。宜少用之,过食损目,以性热有小毒也。
味苦,性温无毒,入心肺二经。主下气,除症破血通经,疗霍乱水泻,止金疮出血,汤火所伤,亦堪捣敷,酒蒸曝用。
按∶寄奴之苦,宜归心脏,而温暖之性,又与脾部相宜,故两入之。盖心实主血,脾实裹血,所以专疗血证,唐本云∶多服令人利,亦以其宣泄耳。
雷公云∶采得后去茎叶,只用实。凡使先以布拭去薄壳皮令净,拌酒蒸,从巳至申出,晒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