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疗法治急性痛症立竿见影

  本报记者 谭欣

  “我今年40多岁了,由于长期伏案工作,颈椎一直不好,最近出现了头痛症状,疼起来特别心烦。王医生用针刺放血疗法给我治疗了一次,头痛的症状立马得到了缓解,减轻了我的痛苦。”刘女士对记者说。

  放血疗法真的如此有效吗?它的安全性有多少?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王京京。

  针刺放血的历史渊源

  针刺放血疗法的产生可追溯至远古石器时代。首先是针刺工具的产生。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用锐利的石块即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便可治疗某些疾病。随着社会发展,金属针刺工具产生之后,根据医学需要,出现了专门用来作放血治疗的“锋针”等。针刺放血疗法在古代被称之为 “刺络”,也称“刺血疗法”。

  王京京介绍,目前临床医生通过辨证取穴后,通常采用黄帝内经》中记载有针刺放血疗法,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并明确地提出针刺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

  王京京说,临床上采用放血疗法对中暑、高热、急性咽喉炎、急性头痛、中风等患者疗效显著,见效快,可起到急救作用。如对高热患者取大椎、耳尖穴点刺放血后,起到泄热作用,约20到40分钟后患者即可降温1℃左右;咽喉肿痛者,取少商穴点刺放血后,迅速缓解患者咽痛;中医认为头痛者多为风邪,通过放血可起到祛风的作用。点刺太阳穴放血,头痛症状减轻。

  此外,针刺放血疗法治疗过敏性皮炎、鼻炎也有显著疗效。耳背静脉割治放血,可缓解全身瘙痒;在病灶周围及相应部位散刺放血可治疗神经性皮炎、丹毒、痈疖。

  针刺放血操作需谨慎

  王京京为记者示范了几种放血疗法的操作方法:点刺(又称速刺)、挑刺(多用于胸背部及耳后部位放血)、缓刺(多用于肘部、腘窝部的浅静脉放血)和围刺(又称散刺。用于皮肤病等病灶周围点刺出血)等。

  王京京说,揣穴后手法宜稳、准、轻,而不宜过猛,且放血不可过多(一般在10ml左右),尤其是头部放血治疗,轻点几下出血即可。有的患者瘀络比较明显,这样的比较容易点刺,而有的患者虽是瘀血病症,但瘀络不易找,这时就需要医生根据病症涉及的经脉偱经推按,仔细诊察,找准瘀血点,然后点刺。放血疗法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晕针现象,应立即扶病人平卧,让病人喝热水,并注意观察面色、脉象、血压。病人的安全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她特别强调,患者一定要去正规医院的针灸科经医生确诊后方可实施治疗,切勿在家中自行操作。

  注意事项及后期护理

  王京京提示,体质虚弱、孕妇及凝血机制不良者不能采用此法。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者以及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在治疗前一定将情况如实告知医生。

  治疗后,由于有微创口,所以患者24小时内尽量不要沾水。皮肤易溃烂的患者需要格外注意,千万不要接触脏水(如雨水)等避免感染。洗澡后,患者可自己用碘伏进行区域性的消毒处理,有助于防止创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