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五十二病方》的十宗“最”
□ 张 雷 安徽中医学院针灸骨伤临床学院
《帛书五十二病方》是现知我国最古的医学方书,全书为9911字,抄录于一高约24厘米、长450厘米长卷之后部分,西汉文物,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帛书五十二病方》是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医书中内容最丰富的一种,该书出土时本无书名,因其目录列有52种病名,且在这些病名之后有“凡五十二”字样,所以整理者据此而给该书命名。它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随着学者不断的深入研究,其价值得到了较充分的挖掘,现列举几例以飨读者:
1.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验方集,其成书早于《葛洪要早八百年。
5.它反映了祖国医学中最早期的辨证治疗思想,“疽病:冶白蘞、黄耆、芍药、桂、薑、椒、茱萸,凡七物。骨疽倍白蘞,肉疽倍黄耆,肾疽倍芍药,其余各一。并以三指大撮一入杯酒中,日五六饮之。须已囗”。从该治疽病方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发病部位选择相应的药物用量,体现了我国古代医学早期朴素的“辨证施治”的思想。
6.它记载了最早的,也是最原始的齿牙充填法,也可说是我国口腔医学史上最早的齿牙充填记录:“蟘蚀齿,以榆皮、白□、美桂,而并□□□傅孔。”文字虽残缺,但可以看出,帛书用榆皮等药物填充牙齿的龉坏部分,来保持牙齿的原貌。
7.它记载了目前所知中国医学史上疥癣病的最早记录,弥足珍贵。如“痂:以小婴儿溺渍羖羊矢,卒其时,以傅之”。整理者认为“痂”是疥癣类皮肤病,与后世字义不同。
8.它最早使用豆叶治淋病,“女子,取三歳陈藿,蒸而取其汁,囗而饮之”,為后世医书提供了证据,如《千金方》:“大豆叶一把,水四升,煮取二升,顿服之。”
9.它保留了最早使用拔罐治疗的记录,所用结扎开刀法手术虽然是一种小的外科手术,在现存的中医古典医学文献中也是最早的,如“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枣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熟二斗米顷,而张角,絜以小绳,剖以刀。其中有如兔,若有坚血如抇末而出者,即已。
10.使用“滑夏鋌”是我国最早使用医学探针的记录。木质探针具有取用方便、使用安全等特点,至宋代一直使用,见宋代严用和的《济生方瘘》。冶金业出现后,也出现了金属探针,但并没有立即取代木质探针,后被逐渐取代。
- 清明食疗益养生
- 清明调畅肝气可降压
- 鱼腥草茶抗辐射
- 瓜蒌部位不同 功效有异
- 两千多年的中医处方史
- 高古的诗意——《汉方诊疗三十年》译后小记
- 因疾而医 杏林流芳
- 读书入径的方法——探索名老中医读书之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