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养阳补肾精

  11月7日立冬。民间习惯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实际上,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差,东北地区早在9月上旬就进入冬季了,长江流域则要到小雪前后才真正体现出来。真正意义上的冬季,是以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为标准。

  立冬之后,大自然天寒地冻,阳气闭藏。这时候,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养生应顺其自然界闭藏之规律,要养阳护阳、补肾藏精、养精蓄锐。

  因人而异 分类进补

  中医认为,冬天是进补的大好时节,民间有“冬季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因为进入冬季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消耗相对减少,冬令进补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从而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并且因为冬天天冷,多吃些温补之物,不容易上火。

  冬季进补前,最好先做引补,即给身体先打好底子,使肠胃慢慢适应,以防发生“虚不受补”的情况。尤其是脾胃虚寒且湿重者要先健脾胃,可在进补前食用怀山山药、蜂蜜等,以及既能补阳又能补阴的食物,如枸杞子。这些食物适用于普通人保健。

  此外,南方的气候特点是湿热,因此舌苔是最能反映湿热的指标,尤其是肠胃方面的症状,黄苔一般代表热,厚白苔则表示湿,这种情况就意味着此时不宜进补,而应清热除湿,或者好好运动出一身大汗。

  地处高原山区,因雨量少气候偏燥,所以进补应以清补为主。清补是用性质平和或偏寒凉的食物,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水果、蔬菜、冰糖为宜,如萝卜、冬瓜、西瓜、小米、苹果、梨、黄花菜等。

  对于食补,应尽量利用当地、当令的特产发挥功效。食补贵在持久,一次进补量不可过大,更不应急于求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进步得当,补出真正的好身体。

  立冬养阳 预防突发病

  立冬之后,阴气渐盛,因此,人体就应该把身体的大门关得严实点,避寒就温,以保护阳气。

  许多人单纯地认为,立冬后就应该穿得很多,尤其是老人和孩子。还有很多家庭,冬天室温往往很高,其实这样不对。如果穿得太多,室温过高,皮肤为了散热汗腺大开,此时出门,室内外温差大,遇冷气来袭,就易外感风寒。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衣着过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对于老年人来说,心肌梗死是冬季的高发病。因人体受冷刺激后,血管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易诱发心绞痛,若措施不力,会发生心肌梗死。此外,中风在寒冷的冬季也易发生,这是因为老年人多有高血压,一遇上寒冷天气,身体就适应不了,血压便随之增高,就有发生中风的危险。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生理机能渐弱,抵御能力也随之衰减,正是病邪乘虚而入之时。立冬过后要尽量不长时间待在室外,室内温度控制在18~22℃之间,切忌紧闭门窗,要常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还有老年人冬季感冒,若治疗不及时,极易诱发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因此立冬后,老年人最好每天用热水洗脚,以提高免疫力,防止流感发生。对于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儿童、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立冬过后暖背尤其重要。这是因为,背为阳中之阳,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足太阳膀胱经具有防御外邪侵入的作用。人一旦受寒,就会损伤阳气,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或陈疾复发、加重等现象。像这类人,从立冬起要防背寒,最好穿一件贴身棉背心,背为人体护阳的屏障,“背不寒则全身不寒”。(王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