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事出有因——中医脏腑的关系

  五脏六腑因何而分

  同是人体脏器,为什么分为脏腑呢?

  “脏”通“藏”,表示储藏、闭藏的意思,不直接对外,有点幕后工作者的意思,性质多为沉静的、内在的、下降的,属于阴。而“腑”通“府”,就是住宅,有门有窗,常与外界交流,是前台工作者,主管出纳传输,自己却“两袖空空”。性质多为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属于阳。

  因肝、心、脾、肺、肾五脏,“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主“藏而不泻”、“满而不实”,其功能以静为主,在经络循行分布上,主要在人体的内侧,所以归之为阴、为里。

  而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腑,“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主“泻而不藏”、“实而不满”,其功能以动为主,在经络循行分布上,主要在人体的外侧,所以归之为阳、为表。

  五脏六腑的角色扮演

  在《黄帝内经》形容人体经络间的联系说“如环无端”,就是说这种联系像一个圆环一样,周而复始,无首无尾。脏腑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这里就引出了“肝胆相照”这句成语的根源——脏腑的表里关系。

  肺合大肠:如肺气虚弱,气虚推动无力,排泄大便就会很困难,中医称之为“气虚便秘”。若大肠排泄不畅,也可以引起肺气不利而喘咳。

  心合小肠:西医认为出现胸闷、心慌症状就是心脏病,但是去医院一检查,心脏的各项指标却正常,在中医看来,这就有可能是小肠经上出了问题。

  肝合胆:比如黄疸,临床上常见肝、胆同时出现问题。

  脾合胃:脾胃的关系已经内化在老百姓的认识当中,说孩子食欲不振、消化不好,都会想到是不是脾胃失调。

  肾合膀胱:如果肾气不足,就会出现小便不利或尿失禁、遗尿、尿频等症,这时如果单查膀胱就太过片面了。

  脏腑之间的联系很广泛,既有结构上的联系,也有功能上的联系。例如脾主运化,除了胃的主要配合外,也要依靠肝气的疏泄、肺气的输布等。

  结语:人体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小宇宙”,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两项事物之间也许就有着内在的、不可分的联系,这也是中医治病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