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中医
□ 李灿东 福建中医学院
中医从宏观上看问题,“天人合一”的观念贯穿始终,所以常被喻为“风水师”。这并不是宣扬迷信,而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即不仅要见到树木,见到森林,还要见到与树木、森林相关的自然环境,具体地说,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也要站在整体的高度上。在诊病的过程中,要从整体上把握健康和疾病,把不同的病证有机联系起来,避免顾此失彼。
一位患者患“口腔溃疡”多年,主要表现为口舌生疮、舌尖红,四处求医,但效果并不理想。我仔细查阅了他以往的病历,所开的药方中,大多是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或滋阴降火之药。正在寻思着如何辨证之际,患者悄悄告诉我:“医生,我还有阳痿。”我一下子恍然大悟:这不就是“心肾不交”吗?心火独亢于上,故出现口舌生疮、舌尖红,不能下温肾水而致肾水寒于下,故出现阳痿,于是处以交泰丸(地黄丸治疗范围之广,可涵盖各系统疾病达435种,近20个科别”,有的人为此而觉得欢欣鼓舞,有的人又以此把中医说得一无是处,这都只能说是不懂中医了。
《吕氏春秋·察今》有一“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到河中央的时候,他的剑一不小心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舷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不会随船而前进,结果当然可想而知。疾病是动态变化的,即使是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季节时令、不同的机体,所表现出来的证候特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如果试图制定统一、规范的方法治疗某一种特定的病,这本身就不符合中医基本理论和思维特点,与“刻舟求剑”又有什么两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