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验别太当真
因为喜欢粉红色,就被断定为“花心”;因为喜欢接起来的绳子,就被判为夫妻结合不会长久……目前,各类心理测验越来越多,学校测、网上测,中介性质的心理咨询机构测,甚至一些大众媒体的娱乐节目也在测,而且测试内容也五花八门,测智商、情商、性商、群商……
我们知道,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难免遇到岔路和选择。每当这种时刻,古人会想到算命先生,而现代人习惯于求助心理测验。心理测验其实是一门相当严肃的科学,因为它针对的是人而不是产品,所以运用起来须特别慎重。科学的心理测验对测验的编制、施测以及解释有一整套标准化的要求。自1905年第一个作为测量人类智力的工具——比纳-西蒙智力量表问世至今,证明科学的心理测验能够增进人们对自己的了解。如人格测验和能力测验也可促进受测者对自我的了解,使被试者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质和能力倾向,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然而,有科学,就有伪科学。请听,一套“畅销”的所谓的“专业心理测验大全”是这样自我推销的——“本专业心理测评软件由国内外心理学博士编制,囊括三百多套专业心理测验,内容涉及人才测评、智力能力、人际情商、性格气质、爱情婚姻家庭、心理健康、儿童心理测评等各个方面,测验结果准确、包您满意。对于喜欢做心理测试的朋友而言,这个心理测验软件将是真正的最后终结者!”请注意,人家还特别提醒:“因为专业心理测评严重涉及人的隐私,因此新手请先在软件内免费申请一个账号再进入使用,以后只能用自己的账号才能查看到自己的测验结果分析报告”——听听,这种钓鱼手段,比起街头巷尾的算命先生,明显有了一大截进步。
娱乐化的时代,不免使心理测验也染上了搞笑色彩。毋庸讳言,算命先生堪称某些“心理测验”的“祖师爷”,只不过这些“铁嘴”已从巷子深处踱到网上,胆儿大的居然开设了“中国算命网”,甚至还有职业道德呢,叫做“算准才是硬道理”。
据调查,目前他们主要针对白领人士和高收入人群,适时开发出诸如求职升学、结婚生育、仕途经济等方面的测验软件。由于技巧高超,手法现代,已经让一些“客户”产生了较严重依赖症。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谢斌教授表示,心理测验是一把“尺子”,具有局限性,主要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人,对症诱导。而把心理正常的人纳入测试范围,不仅无法准确反映客观事实,还可能适得其反,诱发心理疾患。
谢斌教授提醒,心理测验是临床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合格的专业人员实施这项技术,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测验结果也必须经专业人员给予解释,不能滥用。再者,心理测验无绝对标准,只是将
个人的行为表现与多数人的行为进行比较,所以具有相对性。即使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心理测验,其可靠性和准确性也只有80%左右。即使在临床上,心理医生也要根据病人的病史和测验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估,以避免使用单一测验结果可能导致的误差。而当今充斥市场的各类心理测验纯粹是一种娱乐游戏,不能当真。
目前,一些机构在没有专业人员、没有被有关部门认可的情况下,为了赚钱进行心理测试。毫无疑问,这种将心理测验“庸俗化”和“市场化”的后果非常严重。如果任由心理测验娱乐化的趋势发展,把迷信当有趣,认骗子为密友,不仅无益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还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因为沉醉参与测试的人,往往心理上不是很坚强,很容易在心中留下阴影,一旦中招,可能就要远离快乐和安宁了。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林鸣 朱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