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药害问题严重致死率远远高于毒品危害

  美国一医学杂志披露,美国药害问题异常严重,致死率远远高于每年因非法使用海洛因、吗啡或“冰毒”之类麻醉品和毒品而死亡的人数毋庸置疑,美国是全球第一大医药市场,长期以来,美国医药市场总销售份额约占世界医药市场的40%左右。但美国医药工业在创造巨大的国民经济产值(GDP)的同时,也在创造惊人的药害死亡者。医疗体系弊端是根源近据权威国际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会志》报道:近几年来,美国住院病人中每年死于药物副作用(些住院病人均使用处方药)的人数高达10.6万人,远远高于美国每年因非法使用海洛因、吗啡和“冰毒”之类的麻醉品或毒品而死亡的人数(估计约有1万~2万人)。由此可见,美国通过合法途径生产的处方药造成的药害,甚至高于非法使用麻醉品、毒品造成的药害。据该文作者(美国资深医学专家,现任职于美国医学会顾问)披露,全美国每年至少有200万人发生重大药物副作用事件,而这一严重情况并未为美国主流媒体所报道,据猜测,这也许因为有些媒体担心这些负面报道会触怒势力强大的美国医药工业集团,并因此减少药品广告的投放数量及经济效益。JAMA的报道,已引起了世界各国读者对美国医疗体系弊端的注意。

  无独有偶,著名美国时事政治杂志《新闻周刊》(Newsweek)在去年12月刊上也曾发表过一篇类似观点的长文,文中对美国医疗卫生体系与制药工业界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了剖析。

  《新闻周刊》记者认为,美国的药害事件之所以如此严重,与不合理的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有关。美国医生对参加了医疗保险的病人不论大病小病,动辄就开大处方(在美国医院,几百美元的处方已属小处方),无论你是伤风感冒、头疼脑热还是艾滋病、癌症,只要你参加了美国医疗保险,一些医生都会大笔一挥开出一张高价处方,反正不要病人自己掏钱,最终这笔钱由医疗保险公司来买单。美国医生收入之丰厚,待遇之优在西方国家已是尽人皆知。《新闻周刊》记者认为,在医生大处方的背后,恐怕与美国一些制药公司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形式的经济报酬(如出国考察、带家眷出境旅游以及咨询费等现金支付手段等)有关。大处方受利益驱动据美国一些报纸披露,,美国外科医生每人每年拿到的来自药品、医疗器械公司的好处费平均约有20万美元(这相当于美国普通职工年薪的3~4倍)。而美国医生当然也懂得“投桃报李”的道理,他们必须多开处方药才能对得起大公司的“礼遇”。所以,美国虽然只有3亿多人口,但其国内医药市场年销售额却占世界医药市场的40%份额,其原因就在于此。

  据美国《新闻周刊》记者估计,该国每年死于药害的病人很有可能超过20万人以上。另有约880万美国人因严重药物副作用而入院治疗。无论上述数字是否有所出入,这一结论都是令人震惊的。《新闻周刊》记者得出的结论是:在美国除了冠心病和癌症这2种严重疾病而致死的人数外,死亡的第3大原因应为“药害事件”(即死于各种药物副作用的病人)。《新闻周刊》记者引用了一位美国抗生素专家Dr.Besser的话说,据了解,2006年里,美国至少有数千万病人因病毒性疾病而前往医院就诊。这些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病毒性中耳炎以及其他病毒性疾病。但是医生却为这些本不该使用抗生素的病人开出数千万张抗生素处方,而且使用的还是比较新的抗生素制剂,由此,造成药费高达数亿美元。而滥用抗生素无疑也是药害的原因之一。

  美国一份历史悠久的医学杂志《美国内科学杂志》最近也有作者撰文指出:在过去7年里(1998~2005年),有案可稽的美国药物不良副作用报告例数上升了2.6倍,而致命药害事件则增加了2.7倍,因严重药物副作用而被送进医院急救的病例数增加了4倍。

  这些著名刊物均认为,解决美国药害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而这一现象表面上在于医生滥开大处方,但其根子却在于美国的医疗保险体系并非科学合理,再加上医生与大公司之间的经济利益链,所以美国的药害问题年复一年难以解决。

  美国另一怪现象是,该国至今仍有数千万人未参加医疗保险,一旦这些人生了病,只能硬挺着。因为美国的药价之贵世界闻名——1支小小的眼药膏也要卖十几美元。而一旦自掏腰包参加了医疗保险后,看病的医生为了人的某种利益又拼命给你开药。所以,美国有如此多的药害事件发生也就不奇怪了。相关《美国医学会会志》公布了美国卫生部的一些统计资料表明:

  ——美国住院病人因服用处方药发生副作用死亡的人数每年有106,000人。

  ——门诊病人因不合理用药而死亡的人数达198,815人。

  ——因邮局递送错误而丢失的病历每年约有16,000起。

  ——美国各医院由于错误诊断而开错处方,造成病人死亡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相当于每天有6架波音747飞机从空中掉下来。

  ——自2001年至今,至少有49万美国病人死于不合理用药引起的药害,这一数字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其间美军死亡人数还要多。(来源:中国食品商务网)

   (责任编辑:金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