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中药引发不良反应多

  记者昨日从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获悉,去年天津市共报告药品不良反应2323例,比2005年增加了2.56倍,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227例。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宋立刚表示,抗生素、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仍然位居不良反应报告前两位,但调查显示,有34%的人误认为只有一部分药存在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中药的不良反应是不少人的盲点,有的人甚至认为有病吃中药可以治病,没病吃中药可以健身。而且,本市进行的统计显示,50—59岁年龄组报告的不良反应最多,主要与一年龄组的人群易患病、用药频率高且使用量大有关。

  宋主任表示,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品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有时也会对人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这就是药品不良反应现象,任何药品都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国际上对于药品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部分,其详细情况写到什么程度,还没有十分具体的规定,有的药品说明书中对该药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写得很少甚至不写,实际发生的不一定少。目前,一些市民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知识还比较缺乏,在本市进行的调查中发现,34%的人误认为只有一部分药存在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中药的不良反应是不少人的盲点,有的人甚至认为有病吃中药可以治病,没病吃中药可以健身。

  去年,位居不良反应前两位的药物仍然是抗生素类药物和中药,抗生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多的主要有两原因:客观上抗生素类药物使用范围大,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就相应较多;另外抗菌药物滥用、联合用药等不合理现象,也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中药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与人们传统观念认为“中药无不良反应”有关,其实中药的安全性问题很复杂,一些中草药会引起肾毒性与肝损害、过敏性休克、全身抽搐等严重的副作用,有些中药与其他药品还会有强烈的相互作用;还有一些中草药上有大量细菌及有害物质,如汞、铅等重金属物质,使用不当极易引起中毒。但一些生产企业利用公众相信中药的心理,为了扩大其销售量,在市场上大肆宣扬,有些药品说明书中也缺少“不良反应”项目。多方面数据显示,近几年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数在逐年增多,因此应注意对中药的合理使用,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现在有很多市民得病后习惯自己买药治疗,为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市民进行自我药疗首先要对症,购药前应根据症状,结合自己掌握的医药知识,对疾病作出明确判断,也可向销售药品的专业人员咨询,以便准确选择药品。对于无法自我判断的疾病,则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服药前要仔细看药品说明。正规药品说明书,需具有批准文号、药名、主要成分、药理作用与适应症、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禁忌症等内容,将其与自己的症状相对照,判别适用与否。遵照药品说明书,结合自己的性别、年龄、体重等因素,掌握用法、用量、次数、疗程。此外,要避免联用药物,药物品种越多,毒副作用越严重。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任何药物都有毒副作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非处方药物较为安全是相对而言的,如果病因不明、病情不清,还是上医院治疗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