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的管理

  人工因素如施肥、灌溉、植物激素及其他管理措施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显著的,对植物的化学成分也有影响。因此有必要进行方面的对比试验,既可提高各种措施产生的效果和经济效益,又可减少盲目采取各种措施产生的浪费。 1. 肥料种类和施用时间

  中药材由于应用的药用部位不同,植物的生育期、器官生长发育特性、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变化规律、干物质积累特点、地上地下部分关系、需肥量、肥料种类和施肥措施对中药材的产量、质量都有影响。一般氮肥有利于合成蛋白质和生物碱,而磷肥、钾肥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和油脂等物质的合成。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因素与中药材质量和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为中药材的高产施肥和质量的提高制定合理的操作规程。盲目增施肥料,片面追求产量,生产出的中药材可能不符合中药材质量标准。在制定标准操作规程(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 SOP )时,必须对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测定以便了解土壤的实际营养情况。试验方法可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进行试验研究,这样可以减少试验统计计算的难度。如有条件可进行多因素的正交试验进行田间试验,以建立合理的肥料种类、使用量及使用时间等的最佳组合。各种植物生产调节剂、植物激素及一些抗生素对中药材的产量、化学成分和含量有影响。如:生根粉、赤霉素、青霉素等。如有必要可参考有关文献进行这方面的对比试验,并把优选出最好的结果应用在操作规程中。同时可参考绿色食品生产中肥料使用准则的有关规定,结合中药材生产的具体情况及参考国际上药用植物生产的经验,制定中药材生产中肥料使用准则。 2. 田间灌溉管理

  水分是中药材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对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特别是在较为干燥的地区,水分是决定植物生长发育最为重要的条件。因此要设计水分对中药材产量和质量影响的对比试验,并进行水分对植物各种影响的程度分析。研究药用植物的需水规律,进行不同灌溉方法(如沟灌、浇灌、喷灌和滴灌等)对中药材的影响试验。 3. 各种田间管理措施

  特殊的栽培技术不仅能改善药用植物的小气候,而且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直接的影响。为避免幼苗之间争夺养分,需适当拔除一些过密的、幼小的和有病虫害的幼苗,保留壮苗,特别对以种子直播的药用植物,应进行间苗和定苗操作。

  中耕、除草和培土可疏松土壤,减少水肥消耗,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在规程 (SOP) 中应对此有详细的规定。其他如覆盖、遮荫、支架,花序的打顶与摘蕾,与其它植物的套种技术,冬天的防寒及保温问题等也应有详细的规定。各地应根据本地区生态环境来进行选择,制定最合理,切实可行的 SOP ,同时必须与传统种植技术进行比较,优选出最好的栽培措施。 4. 病虫害防治及农药使用

  中药材的农药残留是影响中药材安全性的重要因素。药用植物的农药残留问题,源于栽培生产中使用的农药或储存过程中防虫时使用的农药残留,另一方面是由于生态环境中大气、土壤和灌溉水中有农药残留或者被污染,被植物吸收进入体内。中药材大面积的栽培生产,极易发生病虫害。药用植物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现在仍属于一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在中药材种植时,应根据具体的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相关的防治研究,同时参考有关的文件或文献,如农业部公布的农药管理办法等,尽可能在药用植物栽培中少使用农药或不使用农药,也可参考 “ 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 ” 来制定各栽培基地中药材农药使用操作规程或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