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方法细解

  明代·缪希雍、庄敛之的《炮制大法》(1622年),曾将古代炮炙方法归纳为《雷公炮炙十七法》,即1炮、2烘烤、3火上烧、4炙、5煨、6炒、7煅、8炼(长时间的火烧)、9制、10度(量药之长短)、11飞(水飞)、12伏(润药或火制后贮存相当长时间称伏山)、13镑(削、刮、刨)、14击碎、15煞(晒)、16曝(强烈日光下曙晒)、17露(将药物日晒夜露;或溜水的提取)。此十七法长期以来,在中药加工业中有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历史变迁,其实际涵义尚难阐明,仅供参考。

  修制

  修制是最简单的炮制方法,也可以说是多种药物进行炮制的准备阶段,主要通过修治,以除去杂质,并将大块段变为小块小段,便于再加工。炮制。

  修制的方法包括拣、摘、揉、擦、磨、刷,刮、镑、刨、剥、切、捣、敲,碾、簸、箩、筛、劈、锯、扎、榨等项目。

  1、拣:用于拣去不入药的部分和杂质,一般是除净核粒、果柄,枝梗、皮壳、虫蛀、霉粒、走油种仁(油粒)、泥块、沙石等,如枣仁、柏子仁拣净核壳,茯苓、朱茯神、朱灯芯、黛灯芯。

  5、制曲:按曲方配全药材,分别或混合加工研成粉末,用面粉调糊作粘合剂,做成方形小块,再通过发酵法,以制成曲,如六神曲、采芸曲、范志曲、半夏曲等。

  从以上各种炮制方法说明,药物疗效的高低,不但取决于药物本身,而且与炮制的好坏有很大关系,正如明代陈嘉谟所说:“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也就是说炮制一定要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