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说”家恽铁樵

  德医相通,有儒士改行为医的,也有医生改从文学的,前者如恽铁樵,后者如鲁迅。二人皆为二十世纪初文坛名家。1913年,鲁迅写首篇文言小说《感旧》,写童年时代的私塾生活,文稿被《小说月报》采用发表,主编恽铁樵在审稿时认为,此文处处传神,便以“焦木”为笔名点评,还对不少句子加上了双圈,鲁迅也从此开始了文学生涯。恽铁樵在任《小说月报》主编时,还曾提携过许多文学青年。林琴南、钱基博、许指严、王西神等名家皆为之撰稿,为读者喜爱。他对小说对于文学和社会的价值,有独到的见地,常谓“小说当时有永久之生存性”,“小说固非小道也”,以至当时文坛雅称恽铁樵为“大说”。

  其实恽铁樵乃古文经学之传人,又治子学,对古文最为卫道,以余事治小说,视小说如古文。铁樵少孤贫,刻苦自励,奋志读书,年二十卓然自立,后入上海南洋公学攻读英文,每月会考均名列前茅获得奖金。毕业后曾在长沙及上海浦东中学任教,抽暇翻译西方小说,译有《伤寒论》经方,但药量转轻,麻桂之类仅用三四分,并非胆怯,乃是在多年经验中悟出小剂量理论,认为药物有效在于中病,如不中病,量大也徒枉然,此说每得临床验证。铁樵先生年四十时一耳失聪便带助听器,五十岁以后重听益甚,须发皆白,望之如七十许,但语声洪亮,目光炯炯,虽有未老先衰征象,仍不辍著述,1935年四肢瘫痪,翌年病益甚,卧不能兴,于7月26日卒。

  铁樵先生名树钰,又名署黄山民,出生于名医之乡的江苏孟河,虽58岁便遽归道山,未臻期颐,但对医学之贡献厥伟,既为一代儒医,又为别树一帜革新家,有很多名言脍炙人口,轶事医案在医界传播,逝世后挽联衰悼词赋无算。章太炎先生挽曰:“千金方不是奇书,更赴沧溟求启秘;五石散竟成末疾,尚怜甲乙未编经。”潘公展联曰:“玉尺量才,砥柱中流尊大说;丸经传世,名山不朽绍先贤。”此船名联和铁樵先生一样文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