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学吗?
中医究竟是否科学?这是个近百年来久争未决的问题。何故?其自身的不足固然是一原因,但我考虑的另一原因是:人们对科学的理解是否失当?因为好的尺子应能丈量所有的事物。
“科学”是一个外来词语,本意是知识,后来日本将其译成分科之学。但随着西方以实证量化、还原分析为原则与方法的自然科学为主导的近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以西方为主的不少科学家就以此替代科学的标准,作为衡量人类所有知识体系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尺。这显然是个错误。它表现在:一是以具体替代抽象和以偏概全。科学不是学科之义。故用某类具体科学的标准作为科学观的标准,就恰如以女性标准作为衡量所有人的标准一样,其结果必然错误。至于用西医的标准来考评中医,这是用自然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去比照另一学科,其谬误则更大。二是忽略和排斥学科性质可以兼备的客观特殊性。学科的性质并非都可泾渭划分的。如与中医类似的某些学科明显兼备自然与社会科学的双重特性,故评判时理应以双重标准同时衡量。三是对实证量化的迷信。实证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如对西瓜品质的鉴定,除了用仪器进行的微观实证量化的方法外,老练的瓜农也可以采取掂、看、拍、弹,即如中医“司外揣内”的方法,其结果也准确。可见自然科学的实践,也有非实证而能宏观整体感知把握之法。因为世界并非皆是单一的线性关系。
实证的好处是看得见和可操作性强,但这不能覆盖科学的内涵。因为科学是事物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与总结,它只强调事物的正确性,而与表现形式、手段及时代等皆无关。不能把因为现在还不能实证的客观事实就概斥为不科学。因为证实的技术每每落后于先进的认识,两者的不同步是科学发展的常态。
以我的实践来看,中医最终走向和接近实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故现在中医落后的技术手段绝非是其思想理论错误与落后的标志。事物只要有客观作用的呈现,即是其存在的客观证明。这恰如在没有发现新的基本粒子“夸克”前,你不能因为当时还找不到它就否定它的客观存在,并因此进而否定其已有理论的正确。经络也是如此。今天的科学只是人类对昨天认知的总结,而不是明天科学的终极。可见是否实证与量化皆不能排斥其他可能存在着正确方法。
至于对中医道不明说不白的质疑也是不当的。这好比西医用普通话,而中医却用方言跟大众交流,因语境不同,其效果自然差异,但讲得对不对与你懂不懂是两个迥异的概念。也有人否定中医的重复性,殊不知中医的原理怎能在西医的盘子重复呢?可喜的是,西方科学家在看到针刺、中药的确实效果后,就把中医学从补充医学的地位升格为主流医学。这一则说明了他们对科学的认识已有修正,二是体现了只要实践有效即予肯定的科学精神。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科学定义的表述是:“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我体会,科学的本质特性是实事求是的客观性和验之实践的正确性。而正确性证之于实践的有效性,有效性是正确性的前提和反映。可见科学只要丧失了对实践的有效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故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也是科学的唯一标准。
那科学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理论与实践要素呢?
我认为有四点:自洽性、他洽性、有效性和重复性。这样的科学标准,能否作为衡量所有学科的一把好尺子呢?在我有限的思考中得到了满意的回答。我们以此来丈量中医:中医的学术理论博大精深、成熟周全,不仅基础理论贯融各科,而且其经典理论超越时空,自证自解的能力至今强盛。其与实践相融亲和,临床疗效足可称道,历经千年和无数案例的检验,足见其重复性的可靠。
中医并不急待世人对其科学性的确认,而我期待自己与大众能快些接近对科学定义理解的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