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汗证

  第三节 汗证

  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

  正常的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本节所论述的自汗、盗汗,均为汗液过度外泄的病理现象。《明  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对自汗、盗汗的名称作了恰当的说明:“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盗  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

  自汗、盗汗是临床杂病中较为常见的一个病证,中医对其有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若辨证用药恰  当,一般均有良好的疗效。

  早在《内经》即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确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与血液有  密切关系,所谓血汗同源。故血液耗伤的人,不可再发其汗。并明确指出生理性的出汗与气温高低  及衣着厚薄有密切关系。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  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尿与气。”在出汗异常的病证方面,谈到了多汗、寝汗、灌  汗、绝汗等。《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首先记载了盗汗的名称,并认为由虚劳所致者较多。《  黄芪等量制粉,过120目筛,加入药用基质,制成每粒含生药1g的锭剂  )治疗168例汗证(其中自汗48例,盗汗66例,自汗兼盗汗54例),取得良好效果,总有效率为94.  05%。在无效的10例中,有肺结核4例,肿瘤化疗期5例,更年期综合征1例。止汗锭的用法是:将脐  部洗净擦干,放1枚药锭于脐内,上盖塑料薄膜,外敷纱布,周边用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连  用8日为1疗程。疗效佳的患者,3日左右即显效果[中医杂志1991;(6):4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