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大便难
【概述】
产后以大便不畅,或大便干结,或数日不解,难以解出者,称为“产后大便难”。
【病因病理】
本病多因肠道燥结,失于滋润,传导不利所致,主要原因有:
1.血虚津燥 产后失血过多,营虚津亏,肠道失于濡润而致。
2.气虚失运 素体气虚,因产耗气,大肠无力传送所致。
3.伤食腑结 产后伤食,热结肠道,腑气不通。
【诊断要点】
本病之特点是分娩后排便困难,一般饮食如常,且无腹痛、呕吐等伴见症状。与其他疾病引起的便秘有别。
【辩证分型】
1.血虚津燥 产后大便干燥,数日不解,面色萎黄,心悸失眠,皮肤不润,腹无胀痛。苔薄,舌质淡,脉细。
2.气虚失运 产后大便数日不解,时有便意,临厕无力努责,汗出气短,便后倦怠疲惫。苔薄,舌质淡,脉虚缓。
3.伤食腑结 大便不畅或秘结不通,脘腹胀满,口中秽臭,心烦易怒。苔黄或黄燥,舌红,脉弦或弦数。
【分型治疗】
1.血虚津燥治法:养血润燥。
方药:四物汤加味。
陈皮5克,煎汤饮服。
【其它疗法】
1.临厕时用两食指按压迎香穴,同时努责大便。
2.针刺大肠俞、足三里等穴。
3.耳针埋穴:大肠区。
4.虚秘:肺俞、肝俞、天枢等穴(补法)。
实秘:中脘、足三里等穴(泻法)。
【注意事项】
1.要防止本病发生,产后应早期起床活动。
2.多饮水,亦可用蜂蜜冲水饮服,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煎傅之品。
3.产后多亡血伤津,身体较为虚弱,如有腑实便燥,对苦寒峻泻之品,需慎用。一旦大便通畅,应立即停止,再辨证改用他药。同时养成每日定时排便之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