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堂】药方渊源

  #e#   中医方药渊远流长。远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各种条件限制,人们靠采集草木果实、捕猎禽兽充作饮食,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某种药效反应或中毒现象,甚至造成死亡。相反,有时也正因为这些缘故,原有的病痛却得到好转或痊愈。因而使人们懂得在觅食时有所辨别和选择。同时,为了同疾病作斗争,经无数次的反复体验,集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口耳相传,进而发展到有意识地进行食用,才初步懂得了简单的药物知识。“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淮南子修务训》),“始有医药”(《史记补三皇本纪》)的记述,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药物知识萌芽的实践过程。

  方剂是在发现药物、应用药物治病之后,由许多从事医疗实践的人们发明的。我们从《礼记》、《流沙坠简》、《武威医简》及《五十二病方》来看,周代已经通行将药物配合成方剂,煎煮成汤液用来治病了。

  现存的古代医学著作《内经》,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是一部祖国医学的理论性经典著作。其有关治则、治法、组方模式和因病而异灵活组方的原则等论述,是最早的方剂学基本理论,为后来的方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东汉名医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脾胃论》,后世称为“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