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候的自然哲学特征

  中国中医药报

  中医把病人在一定时域内呈现的一组症状体征的病象概括为证候。“证候”一词,最早见于晋代王叔和《伤寒论》中“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其“头项强痛而恶寒”大抵是现象,“脉浮”是意象,“太阳之为病”则是法象。故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象”理论分析,证候是病象,是现象、意象与法象的综合。

  证候既言证言候,即包含时间因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是在农业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因而重视时间,中医认识到自然节律和时间的不可逆性,《内经》两次提到“神转不回,回则不转”,古人也云:“濯足长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对证候的认识结合以症状、体征随时间而演变的观念,在医生的思维方式上,就形成了辨证论治。与此同时,把连续发生的一些证候概括起来,就认识了一些病。正是如此,在王叔和命名“证候”不久,魏晋南北朝的医家们命名和发现了一些病,其中疟疾、脚气病、中暍、痛风等病名沿用至今,并为后来传入的西医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