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其中大多数兼有抗炎,抗风湿作用。本类药物能使发热病人的体温下降,但对正常人的体温影响甚微。

  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当体温超过37.3℃(口腔)临床上就称为发热。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它可以使吞噬细胞活性增高,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增加。此外,不同热型又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发病原因未弄清以前,有热就退,滥用解热药物,就可能掩盖病情,贻误治疗,但是,如发热太久或体温过高,病人体力过度消耗,产生头痛和全身不适,引起惊厥、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时,就应在采取对因治疗的同时,选用适当的解热镇痛药进行对症治疗。在选用解热镇痛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在用药物降温前尽可能要弄清发热原因,进行对因治疗。

  2、 病人体温过高,或用药量过大,可因大汗淋漓而致虚脱,特别是老年和婴幼儿患者。

  因此,遇有上述情况应用解热镇痛药时,应掌握剂量略小些。

  3、 选用解热镇痛药退热的目的是降低过高的体温和减轻不适的感觉,因此,无必要把体温降至37℃,更不发因为体温降得不多而盲目增加剂量。

  4、 持续不退高热往往是疾病严重或疾病没有得到控制的信号。因此,使用退热药时如连续三天仍发热不退,必须请医生诊治。

  5、 妊娠早期,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有消化性溃疡者应慎用或禁用,有过敏史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