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ICD可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一位62岁的女性患者,日前因冠心病发作而心跳骤停。经气管插管和大能量电击除颤,心肺复苏成功。此刻,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单江教授主持的医疗小组给病人植入了自动心内除颤器(ICD),使患者恢复了正常生活和工作。  单江教授主持的医疗研究小组从1994年起开展将ICD应用于临床的研究。由美国科学家研制并自8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的自动除颤系统,在初始植入时需开胸将除颤电极缝至心外膜上,手术创伤大,并发症较多。到90年代,经静脉非开胸植入的ICD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第三代ICD,应用双相除颤脉冲技术,提高了除颤的成功率。  单江教授等研究人员采用非开胸方式在病人的胸大肌和胸小肌之间埋藏自动心内除颤器。一旦心跳发生骤停,机器能在10秒钟内识别骤停的发生,并立即按医生预置的指令释放电能量,使心脏恢复跳动,从而避免病人意外死亡。经研究人员对已应用埋藏式自动除颤器的4名患者5个月至5年的随访表明,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治疗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

  查询更多 心律失常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