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民族医不能只喊口号

  看了某报头版刊登的“大力扶持中医民族医”的报道,笔者心里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句话我们已经喊了几十年了,可是具体的行动有多少呢?笔者以为,要真正体现国家对民族医的扶持,应该有切实可行的政策。主要问题在以下几方面:

  中医民族医的执业医师准入问题 据笔者调查了解,少数中医,尤其是民族医由于历史的原因,祖传师承的教学方式,使他们在疑难杂证的治疗上有一技之长,有的甚至身怀绝技。这些人大多对中医怀有深厚的感情,属“铁杆中医”之列。但现行的执业医师法却将他们拒之门外。笔者以为,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构建和楷社会,应该不拘一格把这批人纳入执业医师范围,用他们的特长为人民群众服务。如果怕口子开大了鱼龙混杂,国家可划定一个界限,比如年龄在45~60岁之间,已经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职称,但无正规学历,确有一技之长的中医、民族医,就应该让其执业。这样还可以清理那些打着中医民族医旗号非法行医的游医。

  中医民族医的制剂问题

  中医民族医千百年来形成了人脉、医脉、药脉这三脉一线,构成了中医民族医的制剂——膏、丹、丸、散、酒、水这几种剂型。而现行的政策又不允许自制制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医民族医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具有多年民间使用基础,价廉物美深受农村患者欢迎的自制剂,正在走向消亡。希望国家药监部门制定符合中医民族医自身发展的自制剂政策,促进中医民族医的发展壮大。

  中医民族医的技术成果推广问题

  中医民族医,长期工作在基层、农村,他们在与疾病作斗争的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很多中医民族医在继承、总结老一辈行医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刻苦钻研,呕心沥血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可是由于缺乏资金,缺乏宣传,缺乏包装,要想进入市场真比登天还难!这也使得民族医在治疗疑难病方面的一些新成果不能及时受惠于患者。国家应该组织一批人对这些成果进行登记审核,对确有价值的成果进行开发。

  中医民族医的职称及名医评选问题

  某报载,民间剪纸艺人评上了副高职称,可喜可贺。但作为世界传统医学的中医民族医却没有这样的殊荣。我们现行的政策对中医民族医存在严重的漠视与偏见。经常见报载,某西医出了成果破格由助理医师提升到主治医师,主治医师出了成果可以破格提为教授。而民族医出了成果,却没有这样的待遇。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进行过民族医的名医评选活动,对中医的名医评选活动倒是有过几次,但都规定在国营医院进行,而民间的、个体的中医民族医无缘参选。2005年,四川省组织了一次评选名中医的活动,规定不唯职称、不唯学历、不唯职务等,可最终评上的仍然是国营医院的教授们。

  以上几点,是笔者多年来在调查走访中所看到的、听到的,现归纳起来,给中医药立法提供一点参考。(摘自健康报编辑:祁芳 作者: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