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治
糖尿病肾病即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最典型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随病情进展将导致肾功能衰竭,所以也是糖尿病最重要的致死原因之一。1型糖尿病约有40%死于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约有10%要死于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早期尿微量白蛋白升高,进展可尿常规蛋白阳性,可有水肿、高血压等,晚期至肾功衰竭。
【病因病机】
糖尿病肾病与中医文献中记载的“肾消”、及消渴病继发的“尿浊”、“水肿”、“胀满”、“关格”等相似。早中期常以蛋白尿、水肿为主要表现,晚期肾衰患者则可表现为胀满、呕逆等。此为消渴病日久,肾体受损,肾用失司,肾元虚衰所致,可称其为消渴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因素除与长期高血糖有关外,与素体肾亏(禀赋不足,素体肾虚,或后天劳倦过度伤肾)、 情志郁结(郁怒不解,思虑过度)、饮食失宜(过食肥甘厚味,醇酒辛辣之品,或偏食豆制品,或嗜咸味)等密切相关。临床上经常可见到糖尿病患者因长期过食豆类食品,迅速进展为肾病导致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的情况,教训非常深刻。糖尿病肾病起病缓慢,但一旦发病,病情则持续进展,将随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加重。病本在肾,常涉及肝、脾、肺,后期涉及于心,五脏俱病。病性多虚实夹杂。早期以气阴两虚为主,晚期则气血阴阳俱虚,浊毒内留。最终则肾元衰败,五脏俱伤。
“微型癥瘕”形成病机假说认为:糖尿病肾病实质上是因消渴病治不得法,或肾元禀赋有亏,或加以情志、饮食失调等因素而致。消渴病日久,伤阴耗气,痰郁热瘀互相胶结,则可在肾之络脉形成微型癥瘕,由瘕聚而渐成癥积。癥瘕为病,初为瘕聚,有聚散无常、假物成形的特点,易治;终为癥积,有积久成形、有形可征的特点,难治。致使肾体受损,肾用失司,则会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肾主藏精,肾气不固,精微外泄,则尿多尿浊。肾主水,肾气不化,或阴损及阳,阳不化气,水湿气化不利,水液滞留,溢于肌肤,故而浮肿。病情继续发展,肾体劳损,肾元虚衰,气血俱伤,气化不行,浊毒内留,则诸症蜂起。终成肾元衰败,五脏俱病,升降失常,三焦阻滞,水湿浊毒泛滥,气机逆乱之关格危证。
【分期辨证论治】
一、早中期分型辨证论治
肝肾气阴虚型
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疲乏无力、头晕目眩,烦热多汗,双目干涩,视物模糊,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兼补肝肾,佐以清热。
方药:益气养阴汤(验方):陈皮10g。(原载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高 菁)
- 中医药治艾滋病疗效肯定费用低
- 京城有了采用中医戒烟预防肺癌的门诊
- 市场有需求中医展身手——治未病思想服务百姓前景看...
- 糖尿病干细胞疗法获突破
- 鲤鱼有助治水肿
- 春日食疗降血压
- 女子梦交中药方剂妇科单方
- 妇科盆腔炎中药方剂妇科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