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治未病 贴敷保健康

  每年的伏天,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采用冬病夏治消喘膏穴位贴药治疗气管炎和哮喘的患者成千上万,近几年来还有很多外地患者要求邮寄药物。为了满足患者的需要,该院千方百计调动多方人力,保证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之间,这种方法已经延续了50个春秋,并且在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已广泛应用,很多国外医生也在应用此法治疗咳喘病。尽管各地取穴用药略有不同,但基本方还是以广安门医院的为主。针对冬病夏治消喘膏如何研制、有何特点、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等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冬病夏治消喘膏发明人之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田从豁。

  穴位贴敷疗法我国历代医著多有记载,民间运用更为广泛。如晋代葛洪在《生姜汁的浓度是关键,所以每次药物配制好后,要求防治组人员一定要先在自己身上贴治体验,符合要求后才能大量给病人应用,以减少患者的痛苦。他解释,这是因为贴药产生温热刺激,加上保持时间较长,容易起泡,1969年,有的医生没有经过自己试贴,就直接大量给病人贴治,结果使很多病人背部发泡很严重。但同时也发现,很多贴后起泡的病人,效果都较突出。由此使研究人员认识到,贴药起泡重者,形成无菌性化脓,符合古代的瘢痕灸法。虽使患者有一定的痛苦,但对一些久治不愈的顽固性哮喘,在患者同意下,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法。

  1978年,田从豁撰写的《冬病夏治消喘膏治疗喘息型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一文发表。他通过观察1074例以及贴药后经过1~6年的随访调查显示,治疗喘息型气管炎785例,有效率79.9%,显效率46.6%;治疗支气管哮喘289例,有效率83.7%,显效率47.8%。

  临床实验证明,通过治疗前后泡液内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免疫球蛋白A、G的含量和淋巴细胞转化率等检查表明,贴药后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贴药后血中嗜酸性细胞明显减少,说明贴药可降低机体过敏状态;贴药后血中皮质醇有非常显著的提高,说明贴药能使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他体会,连续贴治三个夏季的比贴治一个夏季疗效好,疗效随贴治年限而提高;同时证明喘息型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在夏季缓解期贴治疗效更好,有预防复发的远期作用。药不宜放过久,现用现调现贴效果更好。

  该项研究曾获1979年卫生部科技成果奖,同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针灸针麻国际研讨会上,田从豁首次提出了冬病夏治的概念,并根据中医经典论述春夏养阳观点,结合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介绍了中医治未病的观点,缓解期治疗伏邪、春夏养阳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事实,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一位意大利医生罗伯特博士感叹地说:“中国传统医学的思路,就是比西方医学全面。”

  田从豁认为,古代有很多简便、实用、经济的医疗方法值得挖掘、继承与提高。如冬病夏治消喘膏,目前还停留在原始的调药、贴治阶段。如何在提高疗效的前提下,深入研究,改革剂型,进一步推广,应引起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国中医药报记者 周 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