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研究进展

  脂肪性肝病(fatty liver disease,FLD)简称脂肪肝,是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弥漫性大泡性脂肪变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目前认为FLD由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因素所致,通常分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两大类。其中NAFLD是近年来尤为重视的一个研究领域,其原因主要在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患病率较大幅度提高,以及对其传统的“预后良好”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如有报道,上海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为17.3%,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为15.35%;国外1515例肥胖相关性脂肪肝肝活检综合分析显示5%~63%有炎症,29%有肝纤维化,3%有肝硬化。因此可以说,脂肪性肝病的防治是我国肝病防治领域面临的新挑战。

  目前认为,NAFLD与酒精性肝病极其相似,但无过量饮酒史,是一种肝组织学改变无其他明确损肝因素存在的临床病理综合征。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以及NASH相关肝硬化。NAFLD最常见的3个相关因素是肥胖、血脂紊乱和糖尿病,这3个因素与高血压、茵陈、虎杖、姜黄等5味)两个临床不同治则验方对实验性脂肪肝的药理作用,结果显示两者均可改善CCl4高脂低蛋白饮食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脂肪肝的肝脏脂肪沉积,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即有药效学共性之处。但初步显示其作用机理不同:祛湿化瘀方可高强度抑制游离脂肪酸(FFA),由此减轻脂肪合成,并且对FFA的脂毒性途径有显著抑制作用,抗炎效应显著。健脾活血方在有关机理研究中发现,可直接抑制内毒素诱导的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基因和蛋白表达,且在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中发现,可改善酒精引起的肠道损伤和肠通透性增加以减轻内毒素摄入。提示不同中药复方由于其成分的复杂性,有针对某一疾病(或病理变化)的共性和个性效应;另一方面,也再次证实了中药复方多层次、多途径的药理综合作用。从结果而言,中医药的这一综合作用正是中药治疗复杂疾病的特点和优点。

  总之,笔者认为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前景看好。当前,应通过学科交叉联合,加强脂肪肝的中医药研究,发挥中医整体观治疗优势。现阶段研究应着重于:1)加强临床疗效的证据质量,注意入选病例的分类和无效病例分析;2)加强脂肪肝及其相关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的深入探索,分析其共性和个性特点;3)深入有效方药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并从实验结果揭示脂肪肝的病理机制及其中医药特点。(原载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胡义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