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探中西医结合骨科发展新路——访“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董福慧

  董福慧,1951年12月出生,吉林长岭人。1976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中医专业。1980年师从尚天裕教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生物力学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骨伤》杂志主编。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和基础理论研究,获省部级科学技术成果奖10项,代表性著作有《中医正骨学》、《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脊柱相关疾病》等。

  在采访前,记者了解到,董福慧教授是我国第一位中医骨伤科医学博士,多年来精心于中医骨伤治疗的理论与临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科研成果,在中医骨伤治疗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是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

  初见董福慧教授是在他的办公室,虽然环境有些简陋,但满屋的书籍散发着浓厚的学术气息。董教授性格开朗,采访的气氛轻松和谐。

  他给记者介绍说,1980年起,他师从我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的奠基人尚天裕教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开始致力于中医骨伤治疗的理论与临床研究。20余年的体会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在临床实践中探索中西医的结合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实践是孕育新知的温床。特别是从骨折愈合和末梢神经张力性疼痛这两项研究过程中,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深刻含义。

  20世纪末,美国生物力学委员会在生物力学未来研究需要中指出:“当代研究课题中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焦点,是揭示生物组织重建过程与应力场及包含的微观结构之间的依赖关系;与此紧密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研究组织在愈合过程中力学特性的变化”。为了迎接这一挑战,董福慧教授将现代科技用于中医治疗手段,历经十余年利用电、光、声学技术对骨折愈合的应力适应性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完成了数字化骨伤临床治疗信息系统的设计工作。在此项课题中,他将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努力探索如何将中西医更好地结合,提高骨伤科疾病的疗效。北京市科学技术鉴定委员会对此成果的评价意见是:“骨折是临床常见病,促进骨愈合历来是中外骨科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及热点。骨折愈合的应力适应性研究建立了适于检测骨折愈合应力状态的实验研究方法及动物模型,保证了实验的准确性及均一性。并且选择了300例陈旧骨折和1000例骨干骨折进行统计学分析,具有代表性意义。所得研究结果表明:理想的骨折愈合与最佳的应力状态相适应;肌肉动力是应力适应的反馈调节因素;骨痂密度是应力适应的反馈结果。该项研究选题先进、立意深刻,经过十年的基础实验及大量临床观察,建立了系统的研究方法,是该领域的前沿性研究。它涉及到多项首次采用的新方法和首次发现,有重要的理论及临床价值。实验手段准确、先进,结果真实可靠,推论合理。”

  董福慧教授告诉记者,颈肩腰腿痛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从椎间盘突出考虑诊疗方法,他在经过反复比较、分析、总结后,发现很多问题出在末梢神经的异常张力改变。于是提出了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这一新的临床疾病并建立了安全有效的铍针疗法。在此基础上,董教授编写出版了《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一书。这项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是中西医的有效结合,一系列临床实践也证实了其科学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作为一个创新性成果在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报告5次,在10余省市自治区的学术年会作了专题报告。王永炎院士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课题组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骨伤科疼痛性疾病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观察,并通过对其临床病例的分析、归纳、鉴别,在完成了皮神经的解剖和皮神经卡压的病理实验研究及电生理改变的基础上,提出了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这一新的病名,探讨了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要点,建立了系统的治疗方法,为这类临床常见病提供了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我认为近期内课题组所完成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应用价值……”。陈可冀院士在对《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一书的评价中说:“以往在临床诊疗中,有一部分肩背、四肢不适和疼痛的病人,常被诊断为软组织损伤或劳损,而实际病因为皮神经卡压。这一临床和发病机制的被揭示,是董福慧教授的一项十分具有实际意义的创新性成就。本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董福慧教授发展了铍针疗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并进行了若干基础理论研究。本书就皮神经的解剖、行程以及周围组织结构、皮神经筋膜鞘与皮神经卡压总称,以及诊断、治疗等作了较全面的论述,是一本富有新意而又有科学性的著作。”董教授告诉记者,铍针疗法于2005年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验收和鉴定,正在进行推广应用。

  作为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的常务副主席兼司库,董福慧教授曾积极参与组织了5届国际中医骨伤科学术交流会,让中医骨伤在世界各地发扬光大。他目前带着5个博士后和5个博士生,担任三个学术期刊的编审工作,同时还负责生物力学研究室的管理和研究。虽然工作繁重,但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工作上的努力勤奋和学术上的卓越成就,使他屡获殊荣。1991年被授予中国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授予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金牌,最近又获得了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中国中医药报记者高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