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滋病常识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一但受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及微生物得以乘机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艾滋病发源于非洲,1979年在海地青年中也有散发,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市疾病控制中心,首次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的介绍了他们发现的五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1982年正式将此病命名为“艾滋病”。以后不久,艾滋病迅速蔓延到了各大洲。1985年6月,由上海入境的一名美籍阿根廷青年男性游客因艾滋病住院,治愈无效,死于我国境内,这是出现在我国的首例艾滋病。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至今已有近万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
被称为“当代瘟疫”和“超级癌症”的艾滋病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无论是人员和经费的投入均放在首位,我国已将其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长,为6个月到14年。由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染的约4.5年,同性恋者约3年,平均约为6年。
(二)临床期
艾滋病感染可以分为三个期,最初是HIV感染,继之有的发展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IDS relafed complex ,ARC)有的最终演变成典型的艾滋病。HIV感染了T4细胞,破坏了T4细胞能,根据细胞功能缺陷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临床期。
根据近年全球资料分析,诊断为艾滋病病例者,仅仅是感染HIV者中的一小部分,占1/100,艾滋病相关综合症(ARC)占感染HIV者的1/10,也就是说,艾滋病例:艾滋病相关综合症:HIV感染者的比例大致为1:10:100,呈“金字塔”形。
1、HIV感染
90%新近感染了HIV的人不发展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或艾滋病,但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指出,HIV感染者在5-7年内有25%发殿为艾滋病,有不少于40%发展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HIV感染者如完全无临庆症状(尽管HIV抗体阳性)可以多年甚至终身不发展成艾滋病或仅有慢性淋巴结病综合性。
2、艾滋病相关综合症
对具有艾滋病的某些全身性症状和体征,而尚未表现出机会性感染或肿瘤的病人,临床上称之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BC),此病介于慢性淋巴结病与出现罕见癌症和严重感染的艾滋病之间。目前认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和慢性淋巴结病均是艾滋病前期。
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患者有持续性淋巴结病和一定程度的T细胞功能缺陷及临床表现。这包括:①过敏反应迟缓;②粘膜损害(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和皮肤病(皮肤单纯疮疹、带状疮疹及真菌病);③持续时间超过5-6个月,数目在2个以上非腹股沟部位的淋巴结病;④体重减轻>10%;⑤持续性腹泻;⑥发热体温超过38℃,持续3个月;⑦疲乏无力,⑧夜间盗汗等。至少有以上两种症状和两项艾滋病实验室检查异常,特别是T4数目下降和T4/T8抑制性T细胞)比例倒置,HIV抗体检测阳性者可诊断为艾滋病相关综合证。一部分病人可能停留在此阶段,病情不再继续发展,而一部分病人则发展为严重的艾滋病。
3、艾滋病
典型的艾滋病是人体感染HIV后发展的最终结果。HIV破坏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致使一些本来可以控制的条件性致病菌侵入机体,而引起一些相应的疾病。此种条件性感染最后导致病人死亡。
艾滋病患者存在四种类型的临床表现
(1)肺型:包括持续性干咳,既而呼吸困难、胸痛以及胸部X线检查肺部有弥漫性浸润。动脉血气分析,常伴有轻度低氧血症,组织病理检查有大量肺襄虫,支气管灌洗液或气管内膜活检中均可找到病原虫。在停止治疗后复发率高。此外军团菌、隐球菌、弓形体、类圆线虫、巨细胞病毒以及a-疱疹病毒I型或Ⅱ型均可引起肺炎。大多数艾病滋病人死于本病。
(2)中枢神经系统型:HIV具有嗜神经性,可侵犯神经系统,能感染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是HIV的重要贮存细胞,可产生病毒,并不断侵犯其他的T淋巴细胞。使得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与各种条件性感染引起的症状并存。较常见的神经障碍是亚急性脑炎(艾滋病脑病或痴呆综合症),临床上常表现为疲乏无力、记忆力丧失、表情淡漠、共济失调、性欲减退等。疾病后期可发展为痴呆、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部分瘫痪(偏瘫或截瘫)、有些病人甚至出现癫痫样发作。这些症状和体征可单独出现,也可与艾滋病的其它症状同时出现。
脑CT检查,无局灶性病变,但有双侧脑室扩大,脑活检或尸解为非特异性炎症,常伴有脱髓鞘变,但找不到致病原。WHO提供的资料强调,HIV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是HIV感染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可以形成急性,亚急性及慢性及慢性过程,对健康影响极大。
(3)胃肠型:主要表现为大量水样腹泻,每日15升,进行性体重下降20%-40%,严重者可出现营良等恶液质。治疗无效,导致脱水死亡。大便浮聚和肠粘膜活检可见溶组织阿米巴,隐孢子虫、贾弟鞭毛虫、菌痢和空肠弯曲。
(4)发热原因不明型:因病原体感染,常出现持续性的体温升高(38-40℃),可延续几周以上,并出现盗汗。在有病例的骨髓,淋巴结或肝活检标本中证实有乌技细胞内感染。
艾滋病患者多数易患有各种皮肤粘膜感染;最常见的是口腔粘膜念珠菌病,表现为舌和颊粘膜上的白斑,常在红色基底上出现,这种感染无症状,也可播散到口咽或食道,引起严重的吞咽困难,常见的是口腔粘膜感染是复发性单纯疱诊性口炎,病变常复发,长期持续,常见累及唇和咽。有文献报道,艾滋病的最初表现中有严重的慢性溃疡性肛门周围单纯疱疹病损,这种溃疡可能相当大,在病变的陡壁上可找到多核巨细胞或病毒,带状疱疹水痘皮疹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也增高,带状疱疹常撒播到几个皮神经区;疣是另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毒感染,同性恋者患艾滋病可发生大的肛门周围尖湿疣,此种病较顽固,治疗较困难,皮肤真菌感染是艾滋病人一种常见的问题,腹股沟和肛周的念珠菌感染有时很严重,由念珠菌或毛癣菌引起的甲癣也常见;某些非感染性皮肤病在艾滋病患者中也常见,有药瘾的艾滋病患者,可出现多发性瘢痕和反复注射引起的溃疡,也可见到紫癜。此外脂溢性皮炎在艾滋病病人中的发生也多见,在病人的头皮、面、耳、胸以及更多见于生殖器,表现为红斑样、角化过度的鳞屑斑。在面部通常呈蝶形分布,其病因至今还不明。同时还伴有恶性肿瘤的发生,如:卡波西氏肉瘤亚性淋巴瘤、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色素瘤等。
四、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蔓延很快,而且目前无特效药。但是,只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是可以减少其发病率的。
(一)加强艾滋病的监测检疫
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国外人士交往日趋频繁,随之入境的人数也急剧上升,这就要求卫生检疫部门,对入境人员进行严格检查,对艾滋病抗体阳性者,坚决不允许入境。
(二)加强治安管理
严格取缔卖淫和嫖娼活动,对与外国人及外籍人员发生性接触的妇女应做艾滋病抗体的检查。坚决杜绝与艾滋病抗体阳性或艾滋病病人发生性接触,患者有艾滋病的妇女避免怀孕。
(三)消除静脉滥用药物的现象
特别是静脉药瘾,不共用针头、注射器和药物。不共用牙刷、剃胡刀或其它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
(四)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
对所有供血者,都要进行严格的抗体检测、凡抗体阳性者应坚决禁止供血、血浆、器官、其他组织或精液。特别要加强对进口血液制品的检测,禁止被污染的血液制品入液。
(五)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
医务人员在接触艾滋病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防止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和医疗器机刺伤皮肤。避免直接和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物直接触。病人的衣物及物品可用1:10漂白粉或1:10氯酸钠液消毒。病人收尸体需用料袋封包后火化。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废弃物品都需要装入密封塑料袋内处理或烧毁。
(六)对危险人群进行密切的监测,彩集血清进行检测
我国目前重点检测对象是;①应用过国外进口的血液制品的病人,特别是1981年至1984年期间应用过进口的第Ⅷ因子的血友病病人;②与来华的外国旅游观光者或国外留学生有过性关系者;③长期驻华的外宾、留学生来华的旅游观光者(尤其是从艾滋病高发国家来的);④我国长期驻外人员、劳工(特别是输过外国人血液及血液制品者)以及外交人员;⑤某些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⑥对艾滋病病人及与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接触者。
(七)大力普及艾滋病知识,做好宣传工作
使群众了解本病的病因、流行情况、传播途经及预防措施,对本病有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