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发展史简话

  拔罐法,或称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加热、抽吸等方法排除罐内的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的局部组织充血和皮内轻微瘀血,促使经络畅通,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恢复生理状态,祛除疾病的一种物理性治疗方法。

  拔罐疗法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逐渐总结和发展起来的。据专家们考证,大约在公元前第三世纪,就已经出现了拔罐治疗疾病的方法,在长沙马上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已有了对于角法的记述。

  在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中,已明确记录了角法的用法以及角器的制做方法。至唐朝(公元752年),在王焘著的《

  拔罐疗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同疾病的斗争中,经过不断总结、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是传统中医学中的一颗明珠。具有历史悠久、方法独特、简便安全、容易操作、适应广泛、疗效稳定、设备简单、对周围环境无特殊要求的特点,是一种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和完善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很有前途的一种单纯物理疗法。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拔罐这种毫无化学疗法副作用的物理疗法,逐渐被重视起来,并使其临床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我们相信,只要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其理论和治疗体系,拔罐疗法一定能够进一步发扬光大,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