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培训

  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新近发布了一份指导性文件,首次认同中医药学与西方主流医学一样,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科学体系,而不仅仅是对西方主流医学的补充。

  随着人类对自然疗法和自然药物的日益青睐,中医开始在海外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如针灸疗法在欧美十分流行,甚至一些体育巨星都会选择用中医推拿、针灸做体能和伤病的恢复性治疗。目前,世界上有26个国家和地区已经为中医专门立法,一些有执业执照的学院甚至可以在当地直接开设中医医馆。可见中国传统医学 “墙内开花墙外香”。

  中国针灸之传承

  通过特制针具,在人体的经络穴位施行一定的刺激方法,这是中医特有的防治疾病手段。历时2000余年的中医针灸对世界医学做出过重大贡献。满医针灸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独具特色。

  “我比较着急。这是国宝,绝技,我急切希望有更多的人学会它,造福更多的人。”这是中国针灸大师王修身教授对记者最常说的一句话。

  从14岁随着大人佐针开始,王修身就被师傅教导,对待病人一定要做到讲究医德、医道、医术。每天从清晨六点开始,在朝阳北路50号院14楼一层里的“王修身中医诊所”就站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在其中不乏世界各地慕名远道而来的患者,如美国、韩国、日本等其他国家。已七十多岁高龄的王修身教授依然每次门诊都尽可能满足远道而来求诊病人的需求,增加挂号数量,宁愿自已推迟下班。这也是独门绝技的无奈 ——因为只有他一人会此技艺,所以不能惠及更多患者。

  王修身教授是中国宫廷卸医第三代传人,中医针灸专家。自8岁开始跟师傅学医,每天晚上念医书,早上背诵书,学习辨认中药的方法,学习中药的性味及主治,擀药面,学习制作丸、散、膏、丹。并每周由师傅带领进深山一天采中草药,认药。14 岁佐诊,经过严学苦练,以身施针,深得宫廷卸医秘传中医、针灸真功绝技,为满医世家。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为王修身题写了“神针王”三个大字。

  “现在中医院基本上都设有针灸科,但是扎针犹如蜻蜓点水,效果不大。必须做到针针有感,达到患者医生双满意。”有感觉才有效果,这是王修身一向坚持的原则。他的针法与其他人有所不同,别具一格,为满医所独有的清宫御医针灸绝技。特点是稳、准、狠,反应大、针感强。往眼角内侧、舌头上进针;一针扎两个以上的穴位,或一个穴位扎多根针;让针穿透患者身体,并来回拉动,曾经极负盛名的清宫御医针灸绝技,如今完好地保存在王修身大夫手中,并在发扬光大。血轮进针法,舌针法,五龙针法,透拉针法,一针多穴,一穴多针,斜透针法,王氏肩三针法,心区进针法等等。这些绝技各有所长:舌针法宜于治疗中风失语,眼角内侧进针宜于治疗眼底病,一穴双针多针宜于治疗骨质增生、肩周炎、肢体麻木和肌肉萎缩,透拉针法宜于治疗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

  王修身教授所用最长的银针,超过一米二,世所罕见。2001年,韩国汉城(今首尔)医学大会上,韩国主持人现场带来两位患者,一位手握如鹰爪,一位常年不能站立。这样的病在王修身的诊所可谓常见——第一位,在谷合等穴位进针、捻针,会场一片寂静。十五分钟过去,王修身将患者的手举向大家,眼看着紧握的手一点一点张开。举座皆惊。第二位,王修身细致检查,发现患者肢体右侧发凉,右下肢曲屈内收,肌肉痉挛,脉沉迟。这是寒凝之症,王修身以气功催针,扎到穴位,患者全身开始抖动,冷汗淋漓。扎完后,王修身给患者一阵拍打按摩,然后鼓励说,你尝试一下能不能站起来?在数千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目光下,患者竟然勇敢地站了起来,顿时潮涌般的掌声响起来。

  对于中医目前的状况王修身教授深表忧虑。他认为许多中医学院出来的学生,最后都改了行。没有精深,就治不了病。最怕的就是不中不西。

  王修身教授的恩师“金一针”是清朝末年的宫廷御医,清宫御医针灸绝技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过去,它受到十分严格的控制,只为皇室和王公贵族服务,秘不外传。但王修身认为毕竟治病救人才是最重要的。为此,老人决定打算破除陈规,他要散播老辈的绝技了。

  “我的针法,花钱少、效果好,正符合提高老百姓普遍医疗水平的要求。我们为什么不发扬光大呢。并且这是国宝、绝技,我急切希望有更多的人学会它,造福更多的人。”王修身大夫设想,从每个省,以及世界上几个主要大国,各选两名中医学院的学生,或者有中医基础的医生,他来手把手地教授绝技。

  针灸是传统中医治疗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的国粹,但现在的情况却令人堪忧,很多传统绝学在不断地流失。

  培训对象与目的:

  基层医务工作者、广大中医药爱好者。

  通过培训,使参加培训者对祖国传统医学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熟悉人体经络理论,了解并初步掌握中医针灸的基本理论,熟悉并初步掌握中医针灸的常用针法,掌握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

  培训目标:

  提高自身医学知识修养、切实增加家庭、个人自我保健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改善和提高自身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水平。

  基层医务人员还可为自身临床医务实践增加服务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