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膜常见的病毒感染-疱疹性口炎

  疱疹性口炎是一种病毒引起的感染,这种病毒医学上叫做I型单纯疱疹病毒。和常见的感冒一样,此病有一定的传染性,通常是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感染,也就是这种病毒的携带者通过咳嗽或喷嚏将病毒播散到空气中,造成其他人感染。

  疱疹性口炎好发于冬春季节,6个月~2岁的婴幼儿较容易患这种病。这是因为婴儿出生后,身体内有来自母体的抗体存在,起到了保护婴儿的作用,而这种来自母体的抗体一般在6个月左右消失,2岁前,婴幼儿体内还没能充分产生新的抗单纯疱疹病毒的抗体,所以孩子没有抵抗力,感染病毒后就很容易发病。

  疱疹性口炎发病比较突然,表现为发热,体温通常在38度左右,头痛、烦燥不安,口水增多,由于口腔疼痛,不爱吃东西,颌下淋巴结肿大、并伴有触痛等。一般在2~3天后,体温多逐渐下降,而口腔症状确开始加重,全口的牙龈充血红肿,呈暗紫红色,轻轻一碰就会出血,口腔粘膜充血,看上去是深红色的,上面有许多针尖大小的水泡,直径1~2毫米,成簇分布,壁薄而透明,水疱很快破溃,融合后形成大小不等、边缘不规则的溃疡或糜烂面,表面常覆盖有一层灰白色的、不能被擦掉的膜,医学上叫假膜。由于溃疡面大,又在多部位同时出现,疼痛常很剧烈,唾液分泌大量增加。如有继发感染时溃疡表面的假膜增厚,颜色变得污秽,还会出现口臭,

  因此患儿十分痛苦。有时病变还波及到口唇周围的皮肤,在口角及上下唇皮肤可出现红色的斑疹,斑疹的上面小水疱聚集成簇状,破裂后干燥结痂,痂皮一经脱落,可留有暂时的浅咖啡色的色素沉着。疱疹性口炎的病程一般为7~14天。有继发感染时,病程可延长至2~3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