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

  本病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以结肠弥慢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切性肠道传染病,简称菌痢,以夏秋季节多见。临床表现主要是阵发性腹痛,腹泻,大便初时为糊状或水样,继而转为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同时伴有发热、恶心、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轻者仅有低热、腹痛、腹泻,大便1日3-5次,少有粘液,里急后重不明显;重者可见血压低、四肢厥冷,脱水等症状,若在腹泻前出现高热惊厥昏迷称为中毒性菌痢,以儿童为多见。治疗不当或抗病机能低下,腹泻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原体是痢疾杆菌,传染源是急慢性病人及带茵者,病菌由大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水、食物、蝇和用具经口传染。

  本病诊断依据在流行季节,有饮食不洁史,出现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粪便检查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并有巨噬细胞,粪便培养找到痢疾杆菌。对慢性菌痢可作乙状结肠镜检和X线钡剂检查以资鉴别。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抗菌药物,同时给予补液、解痉、纠正酸中毒等对症处理。

  本病属于中医“痢疾”范畴。中医学认为饮食不洁,过食生冷肥甘,脾胃受损,湿热疫毒之邪乘机侵入胃肠,腑气壅阻,传导失司,气血凝滞,化为脓血,故见腹痛、腹泻,便下脓血,里急后重;若热毒炽盛,蒙蔽心包,引动肝风则为疫毒痢;若浊气上攻,胃失和降而成噤口痢;迁延日久,正虚邪恶,时发时止则为休息痢;痢久脾肾阳虚,湿从寒化,可又转为虚寒痢。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469例,全部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