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临证,乐在其中——何绍奇《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读后

  何绍奇先生的遗着《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新出了增订版,封面以墨竹作底衬,装帧设计淡雅,一如何先生之风格,书名由何先生亲笔题写,颇有文人雅士之风。捧读此书,感慨良多。

  我的博士导师史载祥教授与何绍奇、朱步先均是朱良春先生早年的学生,论及辈份,何先生当为我的师叔。正因为这层机缘,使我能有缘在去年6月底江苏南通首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上向何先生当面讨教。回京后,我整理出与何先生的合影,通过电子邮箱发送至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但数日后即得到消息,何先生于7月7日晨不幸于香港辞世,听到此噩耗,当时我的震惊难以言表。哪知我与何先生的一面之缘,愉快交往,竟成绝响。

  何先生一向以读书临证为人生之至乐,堪称当代儒医。《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第一版出版于6年前,早已售罄。此次出版补充了部分新作和医案,仍分上下两篇。上篇为“读书析疑篇”,共收录先生百余篇短文,对中医医理、病证、方药、养生以及中医医籍、人物、治学方法、各家学说等,予以阐发,颇多新见。在学术传承方面,特别对曹颖甫先生的高风亮节、章次公先生的学术思想、朱良春先生应用虫类药的经验加以论述。下篇为“临证得失篇”,收载了先生120例病案,所治病种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有得有失,实事求是,体现了先生的临证思路、方法和选方用药的风格特色。其可贵之处在于,所载医案不但收录了治疗效果好的,也将失误的医案收录,警示自己,提醒读者,以资借鉴。医案按语,要言不烦,切中肯綮。读先生之书,深感其既博览群书,又勤于临证,互相参悟,于医理多有阐发。

  是书虽分上、下两篇,但二篇之间并非孤立无关。中医医理与临证实践密不可分,没有深刻的医理指导,临证多难知常达变。如先生治疗痰证,多用生半夏,认为其止呕化痰之功,远胜于清半夏和法半夏。辨治阳虚证,注重舌脉,用药多重用附子,量多至60克。治疗急性热病,先生分析临床治疗中的得失,体会到须避免过用寒凉,以免热中未已,寒中又起。治怪证,多从痰入手,对痰热证喜在辨证基础上合用礞石滚痰丸。治便血,反对一味凉血止血,主张补虚健脾,益气固脱。治创口不敛,常重用当归,以收托补之功。治痹症,用药颇多朱良春先生之风格。总之,何先生对各家学说颇有研究,临证擅长取法各家之长,不一而足,论治各科疾病,总以取得临床良效为准。

  读书、临证并非易事,正如何先生在其自序中写到:“读书苦,一字之辨,一义之析,十天半月还弄不出来。看病苦,费尽心思,没有疗效。”但先生是一个通达乐观,能苦中作乐之人,认为读书、临床之乐恰在其中,“一个字义弄明白了,一个久治不愈的病人看好了,就真是其乐融融”。书末所附朱步先老师悼念何先生的文章中,忆及何先生早年经济窘困,寒假无钱回川探亲,赋诗言志:“同窗好友各西东,我无川资怨命穷,读书读到人静后,一觉醒来太阳红。”何先生以读书为乐的高尚情趣、豁达的生活态度,跃然字里行间,确实值得我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