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寻找人生的第一

  调查显示,46%的十一二岁学龄儿童感到不快乐。

  我的同事是教书法的,同时在书法艺术领域颇有知名度。一次聊天时她告诉我,高中以前,她还不曾想过自己会与书法结缘,直至高中第一堂书法课,老师看了她的作业,把她叫到跟前,对她说了句:“你很会写,很有天分。”就是这句话,让她不曾间断地写到现在,即使该位赞赏她的老师,未曾在之后的任何时间特别指导过她,而她却认为,自己能有今天的表现,老师可谓功不可没。因此她相信,懂得赏识孩子,比懂得“如何教”、“教什么”都要重要。

  在前不久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中,一个患缄默症的孩子,轻轻松松破了学校长跑的纪录,看她领奖时的灿烂笑颜,怎能想象在那闷声不吭的每一天里,师长们曾经为她担心不已。她在运动场上跨出的每一步,她飞扬的秀发与淋漓的汗水,场边的欢呼鼓励———了解她情况的观众都为这一幕感动!发掘这匹“千里马”的,是能理解她难以开口说话的老师,这位“伯乐”鼓励身材瘦长的她去跑步,果然一鸣惊人。最重要的,当找到这“人生的第一名”时,这位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终于开始放开自己,接纳别人,那病症也就慢慢不存在了。

  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是源自于我们所体验到的重要他人对我们的反应,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受到他人的评价,从而发展出“好的我”或“坏的我”的自我概念。

  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主张不要给孩子评价,可是孩子明明就生活在一个比较与竞争的社会环境中,连吃饭都比得出快慢,盒里的菜也比得出好坏。

  许多大人,给孩子设定了太高的标准,却忘了自己当年也是同样的笨拙。正因为如此,要真心鼓励孩子就很困难甚至说不出口。我曾尝试问过许多孩子的家长们,请他们说说孩子的优点,他们通常支支吾吾,半天挤不出一个字来。当然,长期不被肯定的孩子,带着极为负向的自我概念,怎能期盼他们肯为自己努力?做出对自己人生有帮助的事?对他们而言,选择做坏孩子比做好孩子容易。

  不要让孩子瞧不起自己,要注意观察,经常肯定他们的优点。有一个19岁的少年,当我要他说出自己“人生的第一名”时,他毫不犹豫地说:“我每天准时倒垃圾,会煎很漂亮的荷包蛋给家人当早餐,可是我的爸爸、妈妈、姐姐只会挑我的缺点,我不抽烟、不喝酒。其实我也可以学坏,但是我不想,我希望家人有一天能认识到我原来这么好。”这是一个多么清楚自己的大男孩啊!可惜在家人的不理解与高度期望的压力下,他躲进幻想的世界里,医生诊断他幻听幻想甚至还开药给他吃。

  帮助孩子,让他找到“人生的第一名”。每一个人的长处不一,也许做老师家长的并不知道是哪一样,但是很简单,只要随时随地赏识他,他终究会实现出人生的无数个“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