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引起的肝脏损害受到关注

  首乌是一味我们大家都熟知的中草药,它具有润肠、解毒、乌发等功效,被应用在许多中药保健品中。但有动物实验证实,首乌可引起肝血窦扩张、肝脏炎细胞浸润及脂肪变性,临床也曾有相关病例报告。英国药物与保健品管理局(MHRA)已对该药提出警示,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目前,应用植物药,包括中成药、草药及其相关制剂治疗疾病在国内外已经非常普遍。一般认为,中草药来自天然,应用安全。但是近来有关中草药引起人体多个脏器功能损害,特别是肝损伤的一系列报道,使得医生及患者对服用此类药物可能存在的风险有了新的认识。

  多种植物具有肝脏毒性

  长期服用某些中成药致肝损害的报道屡见不鲜。中药处方中经常使用的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合欢皮、番泻叶、贯众、苍术、欧缬草、欧洲小檗及婆婆纳也可导致肝病。不仅如此,据报道,许多肝脏患者长期服用的“保肝”天花粉也可引起肝脏损害。

  汤剂引起肝损伤的比例较大

  汤剂为复方制剂,其成分复杂,组方往往有多味甚至数十味,即使单味草药,也含有多种化学成分,进入人体之后,在不同人群的不同身体条件下,可能会有治疗作用,也可能会有毒害作用,甚至危及生命。

  中草药导致肝损伤的病理类型多样

  相关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急性肝细胞损害、胆管损伤及胆汁瘀积、血管损伤、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暴发性肝衰竭和肝脏肿瘤。

  引起这些损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 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对肝脏造成直接损伤;② 可能与机体对中草药或其代谢产物的特异性反应和过敏反应有关,即通过免疫介导机制对肝脏造成损伤,大多与用药剂量无关。

  中草药引起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各异

  中草药引起的肝损伤可造成肝窦、肝静脉和肝动脉损伤,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肝脏损害。短时间内服用大量含有吡咯双烷类生物碱的中草药,会出现急性肝脏损害,如金不换可以引起急性胆汁瘀积。如果小剂量长期服用这些中草药,则产生慢性肝脏损害,起病隐匿,可进展为肝硬化。一些中草药,如美洲檫目中的黄樟素、苏铁中的苏铁苷等均可能引起肝脏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