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金银花质量控制研究

  金银花是一种常用中药,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药典》规定忍冬科植物忍冬L.japonica Thunb.、红腺忍冬L.hypoglauca Miq.、山银花L.confusa DC.和毛花柱忍冬L.dasystyla Rehd.4种植物为金银花的法定植物来源。传统医学认为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能,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温病发热、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肺炎、丹毒等疾病。《药典》规定绿原酸为金银花的指标成分,其含量不得少于1.5%。但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极不稳定,易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显得格外重要。近年来,研究人员在此领域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生物、生态因素的影响

  植物体各器官的化学成分含量一般会有所不同,往往可作为药材质量控制的依据之一。山东产忍冬的花、叶、茎、根等部位中的绿原酸含量高低依次为花>叶>茎>根,而叶中的绿原酸含量是花的69.63%,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植物体各器官在其不同发育阶段,体内化学成分含量也会发生变化。忍冬花中部从幼蕾到盛开5个不同发育阶段绿原酸含量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挥发油含量则逐渐增加,鲜花的出干率顺序为三青期>二白期>大白期>金花期>银花期。

  对不同物候期忍冬花中总绿原酸的积累动态研究表明,绿原酸含量随不同物候期而变化非常大,有时甚至成为影响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不同时期采收的花蕾中总绿原酸含量可相差50%。不同物候期采收的忍冬花的产量和质量存在显著差异,第一茬花产量最高,其后几茬花产量逐次降低。第一茬花干蕾绿原酸含量最高,第四茬花次之,第二、三茬花较低。可以看出,对花的不同发育阶段和物候期变化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药材合理采收、提高药材产量和保证质量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生存环境对忍冬体内绿原酸动态积累同样有着重要影响。生长在阳坡的忍冬叶、花蕾、茎和叶花混品中的绿原酸含量均高于阴坡的同类样品。而不同产地的金银花由于生长环境的生态条件不同,其绿原酸含量也不相同。

  不同物种来源的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的差异则更加显著。含量最高和最低的物种间差异达十几倍。

  ◆提取、测定方法的影响

  对金银花中绿原酸进行提取的传统工艺有水煮法、乙醇回流法、动态温浸法、超声波提取法、渗漉法、超滤法等。但绿原酸得率都较低。而经纤维素酶提取的新工艺处理后,能显著提高金银花提取物得率和绿原酸得率。

  以往对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含量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等。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种分析分离技术,具有样品预处理简单、方法简便、定量准确的优点,在质量控制方面应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加工炮制方法的影响

  不同加工方法可直接影响绿原酸等成分的含量。如对蒸晒品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含量比生晒品高,而黄酮和挥发油含量低于生晒品;蒸晒和硫磺薰晒样品绿原酸含量最高,炒晒次之;总挥发油含量则以硫磺薰晒样品最高;阴干法含绿原酸最高,硫磺薰晒法次之,晒干法含量最低。

  不同炮制方法同样对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含量有影响。如烘制品与生品相比,钙、铁、镁离子煎出量增高,锌、钠离子煎出量降低;绿原酸、总糖、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温度的增高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炭品中绿原酸含量仅为生品的1/10,鞣质含量为生品的1/2。

  由此可见,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受物种、生存环境、栽培措施、物候期、采收、加工、贮藏及炮制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只有在金银花药材生产的全过程开展质量监控,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才能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