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他汀类药物使用误区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公认的有良好效果的调脂药,对高脂血症以及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等心血管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上得到广泛使用。但由于临床医生对该类药物的认识尚不尽透彻,在用药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合理情况。北京天坛医院刘玄重教授日前就他汀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并解答了当前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指征掌握过松,有滥用倾向

  有医生认为,对于无明显冠心病表现的病人,只要发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正常值,就应使用他汀类药物。这显然是步入了误区,刘玄重教授解释说,评估血脂谱时除注意上述指标外,更重要的是应计算LDL-C/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此比值被称为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异常高脂环境可长达8小时。而单独的他汀类药物并不能明显影响餐后血脂高峰,因此较少降低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刘玄重教授指出,对于餐后血脂明显紊乱的病人,除应检测其空腹血脂外还应测其餐后血脂,如发现其相关参数明显异常以及血液呈高凝状态,就应予以极低脂肪饮食加他汀类药物治疗,必要时尚可慎重联合应用调脂药。而单用他汀类药物投入高、风险大、获益小,是不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