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資源面臨嚴峻形勢
人民網北京9月12日電 在中國中醫科學院第八次中醫藥發展講壇暨中國中醫科學院唐氏中藥發展獎獲獎者工作報告會上,第二屆中國中醫科學院唐氏中藥發展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肖培根院士在談及中藥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可持續發展時,肖院士以冬虫夏草為例,揭示了中藥資源面臨的嚴峻形勢。
肖培根院士指出,在上個世紀60年代,藏民一天就可以採到一斤冬虫夏草。由於過度採集造成資源破壞,現在一天能挖到兩三根就不錯了。珍惜瀕危藥物資源的破壞,對中醫未來的發展造成了很大威脅。再如浙江筧橋地黃是地方名種,是一種道地藥材,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不再進行生產,導致這個名種的滅絕。
所以,要實現中醫藥的科學發展,就必須解決種質資源的保護問題,一方面要抓緊實現遷地保護,把不同的藥用植物遷移到藥用植物園進行保護,目前已經有5000余種藥用植物實現了異地保護,同時建立了國家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收集保存藥用植物種質資源達10萬份。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藥用植物親緣學的途徑,來發現新的藥用植物資源。通過這種方法,在打破外國經濟封鎖,尋找熱帶藥用植物替代品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后也可以在挖掘國內新藥物資源方面繼續發揮作用。譬如目前已經發現了相對療效好但毒性比較低的藥物資源,可以替代毒性很大的烏頭。
肖培根院士是國際著名的藥用植物學、傳統藥物學專家,是中國藥用植物及中藥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學術帶頭人,也是我國民族醫藥研究的開拓者,對藏醫藏藥的研究卓有建樹。在50多年的學術研究生涯中,肖培根院士將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醫藥緊密結合,創立了包括植物、化學、療效和計算機技術等多學科滲透的新學科——藥用植物親緣學,在資源利用及新藥源尋找中發揮了理論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