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功效受到肯定资源保护迫在眉睫——专家把脉冬凌草产业发展方向

  “冬凌草完全有可能成为第二‘青蒿素’,成为济源的、中国的、世界的‘绿色抗生素’。”5月19日,在河南省济源冬凌草学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对冬凌草的研发表达出“官方”的充分自信。

  ■相关研究渐入佳境

  几千年来,因“每至霜降,叶茎上挂满薄如蝉翼的冰凌,遇阳光不化,遇风沙不化”而得名的冬凌草在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方面功效显著,在民间有着“仙草”的美誉。在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类抗生素滥用屡屡提出严重警告之时,有“中药抗生素”之称的冬凌草的开发价值逐渐显现。而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大量实验室研究和民间使用经验证明,冬凌草在抗肿瘤治疗上确有一定功效。

  作为我国独有的中药资源,冬凌草主要分布于河南、山西、河北、贵州等省,其中河南分布最广,占全国产量的95%,而济源王屋山的冬凌草质量在全国最优,其已知的抗肿瘤有效成分冬凌草甲素、乙素含量在全国同类植物中含量最高。也正因为如此,2006年4月,“济源冬凌草”成为全国唯一原产地域地理标志保护品种。

  “具有资源优势是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性工作,最后只能是原地踏步。”说番话的时候,年届八旬的中科院孙汉董院士已经对冬凌草进行了30多年的研究。尽管如此,他仍然认为,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在基础方面还有“功课”要补。

  而在国内30多年的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之时,国外同类研究纷纷开展。“近年来,国外文献一直有对冬凌草抗癌的研究,其中还不乏高水平的论文。”郑州大学药学院院长刘宏民告诉记者,“目前,日、韩、英、美等国的不少著名学府,如加州大学等都已开展相关研究。”从1995年开始选取冬凌草作为研究对象至今,刘宏民在学术上的国外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这是好事情,可以促进大家的学术进步。而自己关于冬凌草最新成分的发现正在准备申请国际专利。”

  “今年2月,卫生部发布的统计显示,肿瘤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一病因。”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丁键指出,“如果我们自己不做相关研究,那结果是可以想见的:要么是以高昂的价格去买药,但是我们数人买不起;要么永远用人家用了十几年的二流药。这些都不是办法。如果能在冬凌草上找到一条出路造福人民,这样的工作是值得做的。”

  ■保护利用缺一不可

  “现有的冬凌草制剂生产全部在河南,但基本上是低水平、低附加值的普药。在这种背景下,谁的基础好一点,谁就能赢得发展先机。”孙汉董院士指出。

  作为全国产量最大、剂型最全、市场影响力最大的冬凌草制剂生产企业,王屋山下的济世药业有限公司显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河南省药检所委托其制定的“冬凌草片”和“冬凌草糖浆”等6个品种的质量标准已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验收,SFDA已受理其冬凌草胶囊项目申报,预计2007年生产5亿粒,市场现值7500万元。目前,其系列在研产品逐步推向市场:国家一类新药冬凌草有效部位制剂开发项目,已和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签订合作协议,预计2008年8月可拿到临床批件;郑州大学承担的国家“八六三”重大科研项目“冬凌草抗癌粉针”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清炒精品茶、袋泡茶和牙膏、香皂等围绕冬凌草开发的日化产品逐渐走入百姓的生活。

  而在研究逐渐深入的同时,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副院长陈随清认为,冬凌草的资源开发保护迫在眉睫。现在该品用量不断上升,仅济源济世药业一家每年的用量就达上千吨。如果各单位都不加限制地大量采收,资源优势将不复存在。而另一方面,由于受环境、气候、价格等因素影响,野生冬凌草难免出现质量和产量不稳定等问题,影响药用品质。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近年来,陈随清带领的课题组一直致力于冬凌草的规范化种植。在10亩土地上进行的第一批规范化种植获得成功后,今年他们又与济世药业合作进行500亩土地冬凌草规范种植,努力培育全国第一个冬凌草GAP种植基地。

  本报记者王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