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可望成为枸杞产业新基地

  宁夏是我国枸杞的传统产地,时至今日,全国枸杞的种植面积已超过50万亩,其中一半仍集中在那里,在枸杞的生产和开发研究方面,宁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枸杞的产量和销量长期占领着国内市场。但在枸杞进入国际市场后,很快受到“农药残留”的困扰。究其原因,产区危害枸杞生产的害虫有十多种,不用农药难以保产,因而将其枸杞产业置于两难境地。近年科研部门虽开设了“抗虫育种”和“生物防治”等有针对性的研究课题,但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产量和质量同市场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因而,市场急切呼唤无公害纯天然枸杞新产地新品牌的出现。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和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使中医药成为走向世界的一项重要产业。枸杞作为大宗中药材在出口和市场流通中出现的“农药残留”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政府和医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寻觅新产区已成为必然选择。

  柴达木盆地是野生枸杞林集中分布的地区,拥有世界上惟一一条野生枸杞生长带。群众从这里采集的枸杞进入市场后,以果大、色鲜肉厚被国内评为品质最优;经药物检验,仅其中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枸杞酮和枸杞多糖就比异地同类产品高出一倍,因此销售价格较其他产地货品倍增,成为同仁堂等国药出口企业争购的名品。经过生态分析和产品比较,青海柴达木盆地作为枸杞新产区,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凸显了美好前景。

  柴达木盆地是一个独特的生态地区,海拔2700-2900米 ,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年蒸发量在3000毫米以上,空气干燥制约了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另一方面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在盆地四周雪山冰川融水灌溉的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高,昼夜合成积累多,夜间消费少,是一个适于多种植物茂盛生长和高产的植物王国。但是,在上世纪农牧业遇到强度开发以来,沙生植被被大量开垦和砍伐,天然草地长期超载过牧,风沙施虐,水土流失日益加重,以致大片土地被迫退耕撂荒,不少沃土已呈荒漠化状态。而枸杞的灌木型植株和耐旱、耐碱、抗风沙等优化生态功能,越来越受到生态环保专家的青睐,被推为高寒半荒漠区的一种优势经济植物资源。特别在柴达木盆地退耕的沙荒地上,近年自生的枸杞林群落,已显现其优化生态功能,被公认是绿色覆盖压沙、挡风的优质经济林地树种。经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近半个世纪的研究资料评估肯定,通过人工扶持,有计划地发展枸杞林,使枸杞林成为防风沙屏障和压沙植被,可较快打破盆地当前低效的荒漠、半荒漠生态系统,变荒漠为绿洲,建成稳定的高效的绿色农业生态系统,进而吸引更多的企业在盆地兴建枸杞产业,成为经济效益可观的枸杞产业基础地。

  现在,已有不少企业看到了商机,其中西宁市新田实业有限公司独具慧眼,抢先走访多个科研部门,共同调研,果断立项,于2006年9月成立了盆地枸杞开发项目部,对当地枸杞生长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和专家评估,较快对产品生产、开发、深度加工和市场前景做出了规划,于2007年8月同都兰县政府签订了5万亩枸杞林地建设承包合同。根据盆地生态和资源基础提出了《五万亩有机枸杞园及加工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据初步规划,项目建成后可吸纳5000农户参加这一产业,实现户均年销售收入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