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物质组计划能否揭开中药神秘面纱?

  今年2月份出版的国际权威刊物《科学》杂志,以《揭开中药的神秘面纱》为题,关注中国准备启动的“本草物质组计划”(简称计划)。据悉,计划已结束第一轮论证,今年5月进行第二轮论证。

  项有关中药的研究为什么在论证阶段就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如此重视呢?

  科技部负责中医药项目管理的调研员邹健强认为,在西方人看来,通过实施这计划,系统、全面地做好这项研究,就有可能“揭开中药的神秘面纱”。但他同时强调,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中医药的复杂程度,这项研究也不会像想象中那样简单。

  该项计划的建议者、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教授梁鑫淼介绍,计划将从物质组成及其功能两个层面解决中医药研究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旨在全面解析中药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关系,构建本草物质资源库,为阐述中药的多组分多靶点整体调节机制打下基础。

  实际上,对中药物质成分的探究,一直是中医药人孜孜以求的目标,而且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多属“零敲碎打”式的研究。邹健强说,该项计划的最大特点就是建立相应的方法学,结合局部分析的方法从整体上去系统、全面地认识中药。

  据悉,目前已有专家建议将这个计划纳入到科技部即将启动的创新药物重大专项中。

  针对有些关于计划如何能够解决多达数十万方剂、12000多种草药、动物、矿物药的质疑,梁鑫淼表示,不能因为复杂,就不去解决。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策略,以不同寻常的思维来面对这项复杂的研究和复杂的研究对象。实施计划并不是“愚公移山”,我们需要的不是拼人力和时间的土办法,而是要寻求在方法和技术上的创新。

  他说,高通量的方法将是提高效率的关键。现有的单一的策略或技术方法是无法解决全部问题的。因此,针对计划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需要实施创新战略、集成战略、资源战略、标准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国际化战略以解决技术、方法、管理与成果形式等多方面的问题,提高计划实施的效率,取得尽可能多的成果,同时使成果的可利用度大幅提高。

  他强调,既然大家都知道中药物质的重要性,那我们就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大家都去“个体作业”,去研究自己“喜欢”的,而另选择则是从整体上搞清楚中药的整个物质基础,集中力量先认识中药的基本物质。

  对中药物质进行系统研究要强调国家目标,设立大科学计划,组织研究力量进行协同作战;需要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实现高通量分离与表征。

  据悉,目前梁鑫淼的团队在新分离介质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为解决药效和活性方面的问题,他们采取了与国内外较知名的药理实验室进行合作的方式。谈到合作,梁鑫淼特别强调,要顺利完成这个计划,包括化学、生物学以及药理学等多学科的协作是至关重要的。

  一些人认为中药是个“整体”,不能分解。梁鑫淼提出,本草物质组一个基本的想法是首先选择一些在临床上有明显疗效,而西医没有很好办法治疗的疾病的方剂和药材,作为研究对象,如我们熟知的内分泌疾病、精神忧郁等。通过发展高通量制备技术和测量中药的物质组成与结构的方法,构建本草物质资源库,为阐述中药的多组分多靶点整体调节机制,解读中药的科学性开个头。

  对于目前中药研究本身存在的诸如对中药进行分离是否会导致中药整体性的丧失,含量少是否意味着其活性或毒性也比较小,临床有效性与药理活性的关系等问题,梁鑫淼认为,对中药进行分离与表征是为了从根本上解答“哪些中药物质能够治病救人”的问题,只要遵循“从局部入手,再回归整体”的原则就不会导致中药整体性的丧失。

  他说,要想回答关于有效化合物、微量化合物、水溶性化合物的问题,则需要对中药组成进行全面的化学解析与生物学表征。中医与西医的关系问题需要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的清楚与明了,因此实现上述焦点问题的对立统一需要中药物质组成的清晰化和资源化。

  他强调,计划正是希望通过中药“物质基础清晰”这个桥梁,建立中医药理论与西药理论之间的关系,以通俗、通用的语言向国人和世界介绍中医药理论,最终建立国际广泛承认的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创新中药体系。

  一个如此“野心勃勃”的计划,是不是真的能够像期待的那样“揭开中药的神秘面纱”呢?邹健强的观点是,这个计划确实可以在目前的水平上认识中医药的一些问题,但中医药的复杂程度决定了需要多学科、大协作来参与这个计划,来回答中医药的问题,我们只能尽可能有效地一层一层揭示中医药的奥秘,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复杂”和“质疑”似乎并不是梁鑫淼心中真正的困难。他说,就计划内容而言,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是当前的最大挑战。但他仍雄心勃勃的表示,纵使研究目标再复杂,只要我们抱着不回避的态度,以大科学,大计划的方式进行,终究能够解读其中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