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标准化生产问题的思考

  定西是全国市州一级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人工栽种一直稳定在100万亩左右,占甘肃省的一半,全国的8%左右;药农人均获益354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0%。当前中药材开发中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如何通过标准化种植,确保原药质量问题;二是加快研发推进中药现代化问题。要实现中药材原药质量的有效控制,必须实行生产管理标准化。

  (一)依托定西市农业科研、推广部门,联合市内外科研机构,以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区为基地,按照GAP规范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充实完善道地、优势地产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SOP),同时对未制定出(SOP)的药材品种要加大投入,加快研究进度。

  (二)加快中药材大宗品种GAP基地认定。目前定西种植的40多个中药材主要品种,只有“岷归”通过国家GAP认定,需要在全力开展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宣传动员企业,抓紧做好基地的GAP认定工作。

  (三)不断创新基地运作模式。开展GAP基地建设,必须以企业为主体进行运作。目前农村一家一户的经营体制,如果不以企业为主体,采取土地流转的办法进行集约化生产,仅靠农业部门的培训指导,制定的SOP是难以落到实处的,无法实现原药质量的稳定可控。

  (四)加大宣传培训,提高药农的质量安全意识。确保原药质量,就是要使广大药农全面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并在生产中逐项落实。据调查,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种植户,虽然对规范化技术有所了解,但生产中随意性较大,不能全面贯彻到生产的全过程,需要农业科研推广部门、加工企业共同努力进行提高。

  (五)中药材仓储需要进一步规范 。由于药农对不当仓储造成霉烂变质、有效成份下降缺乏认识,实际操作中往往被忽视,如果不引起注意,药材从采收到农户仓储这一环节的污染问题是不能有效解决的。

  (六)切实加强信息服务。种植户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也是非常迫切的,需要农技部门、加工企业密切配合,切实做好。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如何与大市场吻合,药农只有依靠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可靠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导生产销售。特别是价格信息,可指导药农合理分配品种结构,有效抵御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