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企业不敢轻言涨价

  虽然片仔癀可以3年提价5次,但没有“绝密中药”这道“护身符”的企业,恐怕没有片仔癀的胆量。

  今年以来,中药材部分品种涨幅已经超过50%,但众多企业却不敢妄言涨价。在竞争激烈的中药市场,涨价必然要冒痛失市场的风险。更何况,近几年国家药品降价令频发,“降价”似乎已经成为主旋律,这使众企业面对涨价尤其谨慎。

  成本压力巨大

  近日,几家具有代表性的中药类上市公司相继发布年报,基本都是“稳中有升”。不过,这些企业却很难笑出来,因为今年中药材涨价的猛烈程度远远超过去年。

    4月5日,记者得一份“2008年中药材价格上调比例”表格,这份表格来自一线直接与药材商打交道的中药饮片部门,客观反映了13种常用中药材今年以来供应给市场的价格波动状况,而波动幅度令人惊讶。

  表格显示,13种中药材最小涨幅也在41.3%———价格从4600元涨到6500元的海马(大),涨幅最大的达到262.5%———从40元涨到145元的猫爪草。此外,毛慈菇从70元涨到170元,金莲花从45元涨到95元,涨幅均超过100%。而松贝(从820元涨至1460元)、炒白术砂仁金银花等药材的涨幅都在70%左右;枸杞子猪苓、生黄芪的涨幅也在50%至68%。而公开信息显示,虫草、牛黄等名贵中药材的涨价幅度则更加难以计算,并且已经出现紧俏态势。

  虽然成品中药的出厂价悄然提高,但比起药材上涨的幅度来,明显是小巫见大巫了。4月2日,医药商业企业九州通总经理刘兆年对记者介绍,今年的药材上涨势头明显比去年“凌厉”,作为物流桥梁的商业企业感觉尤其明显,“由于药材这一原材料的大幅上涨,很多企业无法消化,一些成品中药的出厂价已经被生产企业悄然调高,有的一般品牌进价上涨了4%至6%,而有的大品牌甚至上涨15%至20%。而商业企业利润本身就低,所以只能跟着提高给零售商的供货价格。”据他估计,今年全年,中药材还将持续平稳上升,也许会影响到中药企业的利润。

  药企慎言提价

  要利润,还是要市场?涨价这把“双刃剑”,使得中药生产企业进退维谷。大多数中药企业在面对这一话题时都表现得态度谨慎,只言内部消化,不敢轻言“提价”。

  众企业之所以慎言涨价,恐怕是因为不具备像片仔癀那样“国宝级”药品的优势,提价也许会导致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片仔癀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其处方、工艺均属国家绝密,几乎具有“独步天下”的垄断优势,提高价格市场只能接受。而像同仁堂、天士力等众多中药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都有大批的竞争者,竞争十分激烈,提价也相对困难。

  3月27日,东北证券就对同仁堂的年报点评道,该公司主导产品是六味地黄丸等传统中药产品,生产厂家众多,竞争激烈,再加上原材料成本压力,估计同仁堂在2008年较难维持很高增长。

  自去年以来,国家多次下调药品价格,“降价”已经成为主旋律,这使众企业面对涨价尤其谨慎。

  冀望内部消化

  不具备片仔癀、云南白药之类药品的独家优势,更多的中药企业表态要通过“自力更生”来争取利润。

  4月2日,东阿阿胶证券事务代表邢长生就对记者表示,在国家对药品价格实行限价的大环境下,提价是把“双刃剑”,企业需要考虑因提价引起的市场份额波动,如果因为提价而被竞争对手夺走市场则是得不偿失。

  4月3日,邢长生对记者表示,东阿阿胶在加强自主定价能力的基础上,会更多考虑新建养殖基地、多培养固定供应商,而不是一味提价。天士力(600535)证券办当天也对记者表示,虽然原材料整体大环境是涨价,而且占公司销售额70%的丹参滴丸在去年提价以后还处于中等偏下价位,但公司暂时没有提价打算,准备通过优化内部管理来应对。

  4月2日,同仁堂(600085)证券事务代表李泉琳表示,其实同仁堂明显感觉到了药材、尤其是名贵药材价格上涨的压力,但一直采取的是内部消化成本,目前还没有明确地上调产品价格信息。今年主要将采取扩大销售、加强原材料储备、发展种植基地等手段来缓解压力。同仁堂集团宣传部部长金永年也对记者介绍,集团主要将采取继续实施营销改革,压缩流通成本、销售环节成本等方式来应对成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