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
广西药用植物园, 又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广西药用植物研究所,创建于1959年,占地面积202公顷,是药用植物保护利用与开发研究的专业性药用植物园,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21个大型植物园之一。已收集保存药用植物近5000种,被誉为“立体的《本草纲目》”和“亚洲第一药用植物园”。
广西药用植物园是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和广西首批13家人才小高地建设单位,由中国工程院肖培根院士担任名誉主任,全国药用植物领域知名专家马小军博士担任副主任兼技术总监。肖培根、王永炎、刘耕陶、甄永苏、刘昌孝5位院士为院士顾问组,聘请著名药学专家英国伦敦大学霍顿教授等26位中外知名中医药专家为客座教授,形成了一支以药用植物生态学、天然产物开发等11个重点学科为核心的博、硕士科研团队。
广西药用植物园建设世界级药用植物园项目已被列为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2007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工程院签订《共建广西药用植物园协议》。在这一合作平台下,世界级药用植物园建设项目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08年6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药园建立“西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组建并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中药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药用植物种子质量检验站。通过实施智力强桂工程,培育中药材优良品种,树立特色品牌,建立“品牌种源+公司+加农户+销售网络”惠及三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培育中药材优良品种 ,树立特色品牌。利用本药园的中药材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培育良种,进行良种扩繁,生产优质中药材种苗,供应给农户种植,同时提供规范化种植技术指导,从药材质量上保证科技含量和品牌优势,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本药园的“广西南方药物科技有限公司”、“南方中药材信息网”等加工及销售渠道,按合同保价回收,保证农民不因市场价格波动而遭受经济损失,帮助农民增收。近年来,共培育了罗汉果、千斤拔、青蒿、鸡骨草、金银花等药材优良新品种21个,其中,罗汉果新品种“永青1号”通过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推广种植5000亩,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
二、解决关键技术,制定技术标准,推动行业发展。通过对广西特色中药材苦丁茶、剑叶龙血树、田七、八角、铁皮石斛、罗汉果、金银花、广金钱草、鸡骨草等的研究,解决其种植、加工综合利用关键技术问题,制定技术标准,推动中药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先后开展了“苦丁茶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田七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八角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等课题研究,解决了这些药材种植、加工综合利用关键技术问题,指导农民规范化种植药材,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制定了“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条件”、“无公害中药材蛤蚧人工饲养技术规程”、“罗汉果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等14项技术标准,积极推动中药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