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古特白刺开发 一个亟待做强的阳光产业

  据国家林业局资料表明,我国的荒漠化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而且每年还在以24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平均每天1.5亿元!

  令人震惊的是,“沙进人退”、沙尘暴肆虐的主要原因,并不只是全球变暖,还有长期以来的人为破坏——对自然资源长期掠夺式开发,造成自然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阻挡土地沙化,抵抗沙尘暴,专家们在国家治沙法颁布执行的2002年初提出: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禁止过度放牧,建立生态屏障。对此,国家斥资理所当然,可多少钱能“买”来“沙退人进”的局面?将治沙与治沙者的利益结合起来,达到人与自然的互惠互利、良性循环、和谐共荣,才是最佳途径。神奇的唐古特白刺,正是在防沙治沙实践中发现的植物珍宝。

  唐古特白刺,生长在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是个聚宝盆,也是狂风盛行的沙漠地域;是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也是高寒地区沙漠化发生、发展的典型区域。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各项开发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加之人口增长和农牧民成年累月地挖掘植被充当燃料,使盆地原有的3000万亩植被,损失了2000万亩!盆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植被,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就花大力气调研柴达木盆地。唐古特白刺的固沙和经济价值,首先由研究员索有瑞发现,研究所随即成立了柴达木白刺研究课题组。《柴达木白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成果,获得了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从此,唐古特白刺作为固沙、治沙、改良盐碱地、惠及人体健康并具极大经济价值的神奇植物,闻名遐迩!

  唐古特白刺根系特别发达,在极端干旱时,能够“休眠”、“假死”,一有适量降雨立即复活,完成新陈代谢。无疑,保护和种植唐古特白刺,是解决“沙进人退”局面,改善盐碱土地的有效途径。

  科研人员发现,唐古特白刺因生长在氧气稀薄、高强度辐射、温差特别大的恶劣环境中,所以具有极高的耐缺氧、抗辐射活性物质。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多糖类等丰富的营养活性成分。尤其是氨基酸,在果汁冻干粉中的含量高达10%左右,且为游离氨基酸,极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白刺果种籽含油脂的主要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7%,仅亚油酸的含量就占了近70%,比深海鱼油高20%左右,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经对动物的各项临床实验证明:白刺籽油具有显著的耐缺氧、抗疲劳作用。白刺油所含的亚油酸、卵磷脂、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调节机体代谢,耐缺氧、抗疲劳,对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白刺果实中含有的B组维生素,具备增强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此外,白刺果实包含了中药治疗糖尿病的8大类有机化合物中的7大类,实属罕见。

  唐古特白刺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不仅对柴达木盆地乃至北方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意义重大 ,也将为中国医药行业、保健行业、食品、饮品带来新的亮点。这种能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只要没有人为破坏,寿命长达60年以上,且是种生植物,极易种植和成长。对唐古特白刺的科学研究,受到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受到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立项支持。目前,有见识的企业家,正在将这些科研成果转换成食品、药品。同时,由于龙头企业的带动,白刺也为农牧民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了当地农牧民种植、保护白刺的积极性。

  种植白刺和开发白刺产品,既能防沙治沙,保护生态,又能发展生态经济,获取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唐古特白刺种植开发——一个造福于人类的阳光产业、特色产业,亟待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