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短缺 企业自建药材基地或可行

  “甘草近来几乎有价无市!”日前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全国甘草断档颇为疑惑。有“十方九草”之称的甘草是用途非常广泛的中药材,这种用量极大的中药材何以短缺?

  “甘草长期以来一直热销,市场上的货几乎是随来随走,完全零库存。去年,几家甘草大批发商多次到内蒙古、甘肃、东北等地组织货源,都空手而归。眼下甲等甘草已经卖到每公斤14-16元,是近年少见的高价位。”有药材商证实。

  甘草供应短缺局面短期难改变

  步长集团生产技术总监助理张伟告诉记者,“甘草短缺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用量大。甘草药食两用,药用很广,不仅临床用量大,成品原料药用量也大,有‘十方九草’之称;同时甘草是食品甜味剂,食品生产使用的甘草量也很大。二是资源破坏严重。甘草属于沙生植物,生长时间较长,达到药用要求需3-5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市场需求猛增,甘草价格上涨,对野生甘草的无序采挖几乎达到疯狂的程度。尽管有关部门曾发文限制甘草采挖和收购,但仍未能阻止对甘草的滥采,造成野生甘草资源被破坏,同时也严重破坏了脆弱的沙漠植被。三是政策限制。近几年国家为保护沙漠植被,禁采禁挖野生甘草,使市场上难见野生甘草。四是外贸出口使国内市场难以见到优质甘草。外贸出口对甘草质量要求高,因为出口利润大,因此优质甘草大多已出口,国内市场难以见到。”

  甘草在我国有10多个品种,目前《药典》收载的3个品种: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在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陕西、宁夏、山西、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均有广泛分布。据张伟介绍,近年来,国家拿出大量资金扶持甘草人工种植,人工种植发展迅速,现在市场上基本都是人工种植的甘草。但是,甘草种植面积的增加远远跟不上使用量的增长,甘草质量也时好时坏。市场上的甘草大部分只生长了两年(从种子直播育苗、移栽到采收),除有一点甘草的甜味外,几乎见不到传统甘草药材的性状特点。张伟表示,国家在长江流域采取的退耕还林(草)措施效果非常明显,可借鉴用于甘草等濒危药材的人工种植和保护,但关键是要有一个统一而得力的机构负责管理。

  中药材人工种植需保证道地性

  短缺的中药材不只是甘草。据北京同仁堂集团总工程师田瑞华介绍,目前我国临床和中药生产用的1000多种中药材只有20%是人工种植和养殖的,中药资源面临着过度开发和无序利用,而且药材供应商不集中,造成最常用的4000余种药材中有20%面临短缺局面。

  “人工种植药材,经常因为信息不畅、无人指导,某种药材涨价了就一窝蜂都种这种药材,结果出现严重供过于求或因无人种植而紧缺的现象。”张伟说,建立一套健全的药材流通体系和药材种植、养殖信息流通机制是广大药农盼望已久的事情。

  据了解,野生药材中约有30%市场短缺,其中大部分为常用药材,如水蛭全蝎蜈蚣黄精苍术白芨半夏防风何首乌羌活秦艽五味子连翘肉苁蓉锁阳麻黄珠儿参蒲黄通草等。究其原因,张伟列举了6条:“一是野生资源日益减少,个别品种已被列入接近濒危药材;二是用量增大,出口量增大;三是农村劳动力减少,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有些地方的野生药材无人采收;四是劳动力价格上涨,采挖野生药材十分辛苦,很少有人愿意去;五是政府采取封山育林措施,一些药材禁挖禁采;六是因滥用农药化肥,环境污染严重,造成水蛭等一些动物药材野生资源锐减。”

  他认为,要改变这种过度开发和无序利用的状况,首先要研究开发消耗量大的药材的替代品种;其次要提高药材的质量和利用率,减少药材投料量;第三,开发利用药材的非药用部位;第四,改变工艺,提高收率,减少浪费;第五,在产地广泛宣传应遵照药材的传统采收时间科学采收、加工、贮藏、运输,减少霉变、污染等造成的损失,提高中药材质量。

  “缓解中药材供应紧张的局面,需要人工种植和野生抚育同时进行,区域保护,计划采收”。但人工种植需保证药材的道地性,以保证疗效。独特的地域气候、土壤环境、共生生态、采收加工方法以及独特的种植方法,成就了传统中药材的道地性。“现在,有些人受经济利益驱动,一旦某种药材市价上扬就疯狂采挖,本应生长3-4年才能药用的,只生长1-2年就采收了,甚至有些果实类药材还没到采收季节。现在市面上的黄芪、甘草、党参等都属于这种情况。按照中医药理论,药材生长年限不足或过长,采收不依时,其药味薄,就达不到预期的疗效。”张伟说。

  自建药材基地或可行

  供应短缺导致中药材价格上涨,进而加大医药企业的产品成本。近两年,中药材价格全面上涨,生产用水、汽、电、煤的价格也飞速上涨,加上国家对药品进行限价和降价,使企业的利润变得微薄,仅能维持企业运转,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科研。一些小型医药企业开工不足,有2/3的产能闲置,大部分时间只能放假。

  原材料短缺既加大了产品成本,也让企业生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保证原材料供应,一些企业建立了自己的药材基地。东阿阿胶为获取生产阿胶所需的驴皮大规模养驴,顺带开发驴肉产品,欲打造中国驴肉第一品牌。在“以肉谋皮”的同时,驴肉开发的高附加值也能为其带来不错的效益。

  “这其实是被逼无奈,东阿阿胶参与毛驴养殖、进军驴肉产业肯定不光是为了赚取驴肉制品的利润。”东阿阿胶总经理秦玉峰表示,过去东阿阿胶只收皮不买肉,农户的养殖积极性不高,现在通过开发肉制品“以肉谋皮”,可促进驴皮原料的可持续供应,进而控制上游原料。

  张伟对此此颇为认同,“企业经营相关产业,既能促进自身主业发展,而且还能盈利,不失为一件好事”。他介绍说,步长集团以医药为主业,为贮备人才创办了国际商贸学院进入教育领域;为深入研究中药在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疗效,创办了多家专科医院进入医疗领域。目前这三个产业齐头并进,相互促进,发展得很好。

  不过,在这方面企业也有教训。张伟介绍说,在GAP实施初期,步长集团、天津天士力集团、北京同仁堂集团等企业先后建立了药材基地, 一些基地还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GAP认证。“但这些通过GAP认证的基地只有少数为承建企业带来了效益还能发展下去,大部分基地因成本高、投入资金大、管理困难而难以维持。而且,在目前中药企业微利时期,企业想拿出一定的资金建立自己的药材基地也相当不容易”。(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记者 王朝选)